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基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贷款需求问题的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基于微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贷款需求问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方法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研究特色(创新)与难点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村居民内涵 | 第18页 |
2.1.2 农村金融内涵 | 第18-19页 |
2.1.3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供需理论 | 第20页 |
2.2.2 金融抑制理论 | 第20-21页 |
2.2.3 金融排斥理论 | 第21-22页 |
3 浙江省农村居民可获取贷款供给状况 | 第22-28页 |
3.1 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3.2 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现状 | 第23-28页 |
3.2.1 涉农金融机构供给主体减少 | 第23-24页 |
3.2.2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涉农贷款占比不高 | 第24-25页 |
3.2.3 金融机构农村贷款增长缓慢 | 第25-26页 |
3.2.4 浙江省农村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 第26-28页 |
4 样本农村居民借贷特征描述分析 | 第28-34页 |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第28-30页 |
4.2 样本农村居民借贷特征 | 第30-32页 |
4.2.1 农村居民金融需求旺盛 | 第30页 |
4.2.2 小额资金需求多 | 第30-31页 |
4.2.3 农村居民借贷用途结构情况 | 第31-32页 |
4.2.4 农村居民获得贷款形式及利率情况 | 第3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5 浙江省农村居民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4-39页 |
5.1 模型的构建及变量选择 | 第34-36页 |
5.1.1 模型的构建 | 第34页 |
5.1.2 变量解释及描述 | 第34-36页 |
5.2 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3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39-41页 |
6.2.1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降低贷款利率及减少抵质押品担保 | 第39-40页 |
6.2.2 农村金融机构应发展综合性、多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 | 第40页 |
6.2.3 政府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投入,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