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20-26页 |
2.1 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土地征收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 | 第21页 |
2.1.3 集体土地征收拆迁与国有土地征收拆迁 | 第21-22页 |
2.2 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26页 |
2.2.1 马克思土地国有化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博弈论 | 第24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的实证调研分析 | 第26-48页 |
3.1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35页 |
3.2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实地问卷调查分析 | 第35-48页 |
3.2.1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第35页 |
3.2.2 调查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第35-37页 |
3.2.3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3.2.4 被调查对象关于征地拆迁项目的了解度和满意度统计分析 | 第39-48页 |
第4章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8-64页 |
4.1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48-53页 |
4.1.1 统一标准规范补偿政策 | 第48-50页 |
4.1.2 规范程序推进阳光拆迁 | 第50-51页 |
4.1.3 多管齐下促进和谐拆迁 | 第51-52页 |
4.1.4 预防治理违建违搭行为 | 第52页 |
4.1.5 实行分片包户责任制 | 第52-53页 |
4.2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 | 第53-61页 |
4.2.1 征收补偿政策制定不够合理 | 第53-57页 |
4.2.2 征收拆迁程序流程缺乏规范 | 第57-58页 |
4.2.3 征地补偿安置体制不够完善 | 第58-59页 |
4.2.4 忽视了征收拆迁中的生态效益 | 第59-60页 |
4.2.5 被征地拆迁主体的行为失范 | 第60-61页 |
4.3 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 | 第61-64页 |
4.3.1 体制二元化的局限 | 第61页 |
4.3.2 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 | 第61-62页 |
4.3.3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 第62页 |
4.3.4 各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均衡 | 第62-64页 |
第5章 完善石峰区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64-73页 |
5.1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 第64-67页 |
5.1.1 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 第64-65页 |
5.1.2 科学制定征地标准 | 第65-66页 |
5.1.3 严格审查征收目的 | 第66-67页 |
5.2 加强政府征收程序管理 | 第67-68页 |
5.2.1 规范土地征用环节 | 第67页 |
5.2.2 引入司法仲裁程序 | 第67-68页 |
5.3 改善政府安置补偿机制 | 第68-69页 |
5.3.1 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 | 第68页 |
5.3.2 合理利用安置留用地 | 第68-69页 |
5.3.3 健全安置房管理建设 | 第69页 |
5.4 建立多元化就业保障体系 | 第69-70页 |
5.4.1 建立就业培训机制 | 第69-70页 |
5.4.2 完善社会保障工作 | 第70页 |
5.5 改善征地拆迁区域环境 | 第70页 |
5.6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 第70-72页 |
5.6.1 合理运用沟通渠道 | 第70-71页 |
5.6.2 转变传统观念思想误区 | 第71-72页 |
5.7 建立平等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附录B 石峰区征地拆迁失地农民调查问卷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