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与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及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及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技术路线第13-16页
2 环境水文地质概况第16-40页
    2.1 评价区范围及评价工作等级第16-19页
        2.1.1 项目概况第16-17页
        2.1.2 评价区范围第17-19页
        2.1.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第19页
    2.2 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第19-35页
        2.2.1 气象水文第19页
        2.2.2 地形地貌第19-22页
        2.2.3 地质构造第22页
        2.2.4 地层岩性第22-23页
        2.2.5 水文地质条件第23-35页
        2.2.6 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第35页
    2.3 拟建项目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第35-40页
        2.3.1 地形地貌第35页
        2.3.2 地层及地下水富水性第35-38页
        2.3.3 包气带渗透性第38-40页
3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第40-52页
    3.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第40-42页
        3.1.1 监测点的布设第40-42页
        3.1.2 监测因子第42页
        3.1.3 监测结果第42页
    3.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42-48页
        3.2.1 评价方法第42页
        3.2.2 评价标准第42-43页
        3.2.3 评价结果第43-48页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小结第48-52页
4 项目区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第52-58页
    4.1 包气带数值模型第52-53页
        4.1.1 包气带水流模型第52-53页
        4.1.2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第53页
    4.2 模拟软件的选择第53-54页
        4.2.1 模型参数设定第53-54页
        4.2.2 边界条件设定第54页
        4.2.3 源强的设定第54页
    4.3 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第54-58页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58-82页
    5.1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58-66页
        5.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58-60页
        5.1.2 地下水数学模型第60页
        5.1.3 边界条件处理第60-61页
        5.1.4 模拟流场及初始条件第61页
        5.1.5 模拟软件选择及模拟区网格剖分第61-62页
        5.1.6 地下水水流模型识别验证第62-66页
    5.2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第66-68页
        5.2.1 数学模型第66-67页
        5.2.2 源汇项的处理和边界条件的给定第67-68页
        5.2.3 弥散度的确定第68页
    5.3 预测与评价第68-82页
        5.3.1 建设施工期废水污染影响分析与评价第68-69页
        5.3.2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69-82页
6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第82-86页
    6.1 源头控制措施第82页
    6.2 分区防治措施第82-83页
        6.2.1 重点污染防治区第82-83页
        6.2.2 一般污染防治区第83页
        6.2.3 非污染防治区第83页
    6.3 地下水环境监控第83页
    6.4 风险事故应急响应第83-86页
        6.4.1 风险应急预案第83-84页
        6.4.2 治理措施第84-86页
7 结论与建议第86-88页
    7.1 结论第86-87页
    7.2 建议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材料及养护因素对悬臂浇筑混凝土桥梁早期裂缝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