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供电系统论文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及软件开发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列车牵引计算建模与软件开发第15-39页
    2.1 列车牵引计算基本理论第15-22页
        2.1.1 列车牵引计算模型第15-16页
        2.1.2 列车受力分析第16-20页
        2.1.3 列车的运动方程第20-21页
        2.1.4 列车功率的计算第21-22页
    2.2 牵引计算算法的实现第22-23页
    2.3 列车运行牵引计算仿真软件的开发第23-32页
        2.3.1 列车运行牵引计算仿真软件的结构第23-24页
        2.3.2 列车运行牵引计算仿真软件的设计第24-32页
    2.4 仿真实例牵引计算第32-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牵引供电系统的建模与负荷过程仿真软件的开发第39-75页
    3.1 牵引供电系统的建模第39-57页
        3.1.1 牵引供电系统的构成第39-40页
        3.1.2 一次供电网络模型第40-42页
        3.1.3 牵引变电所等值电路第42-45页
        3.1.4 牵引网仿真模型第45-56页
        3.1.5 电力机车模型第56-57页
    3.2 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第57-59页
    3.3 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仿真软件的开发第59-73页
        3.3.1 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仿真软件的结构第59-63页
        3.3.2 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仿真软件的设计第63-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牵引供电系统实例仿真分析第75-89页
    4.1 牵引供电系统实例描述第75-76页
    4.2 牵引供电系统实例参数设置与仿真分析第76-81页
        4.2.1 牵引供电系统实例参数设置第76-77页
        4.2.2 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第77-81页
    4.3 邓家山牵引供电系统不同供电模式的负荷承载能力研究第81-86页
        4.3.1 AT全并联供电模式下牵引网负荷承载能力仿真第82-83页
        4.3.2 AT分开供电模式下牵引网负荷承载能力仿真第83-84页
        4.3.3 直供加回流全并联供电模式下牵引网负荷承载能力仿真第84页
        4.3.4 直供加回流分开供电模式下牵引网负荷承载能力仿真第84-86页
    4.4 为监控仿真提供基础数据第86-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5.1 总结第89页
    5.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附录A第95-97页
附录B第97-9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9-10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标准动车组轮轴载荷谱与应力谱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面向动车组运维的多源数据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