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2 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2.1 氧化态前驱体法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2 直接法制备硫化型Mo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 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及模型 | 第23-3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前驱体晶相对非负载型NiMo催化剂的影响 | 第33-48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33-34页 |
2.2.2 制备方法 | 第34-35页 |
2.2.3 样品分析表征 | 第35页 |
2.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2.3.1 焙烧温度对前驱体物相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2 焙烧温度对前驱体孔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3 焙烧温度对前驱体形貌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4 硫化态非负载型NiMo催化剂分析 | 第41-42页 |
2.3.5 非负载型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第42-45页 |
2.3.6 从钼酸镍铵到活性相的一些认识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Zn对非负载型NiMo催化剂的调控作用 | 第48-69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3.2.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48-49页 |
3.2.2 制备方法 | 第49页 |
3.2.3 样品分析表征 | 第49-50页 |
3.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3.3.1 NiZnMo前驱体的结构、形貌和组成 | 第51-54页 |
3.3.2 NiZnMo前驱体的热分析表征 | 第54-56页 |
3.3.3 硫化态NiZnMo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形貌 | 第56-60页 |
3.4 硫化态NiZnMo催化剂的TPR和XPS表征 | 第60-67页 |
3.4.1 NiZn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第63-66页 |
3.4.2 Zn对NiMo催化剂的调变作用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Cu对非负载型NiMo催化剂的调控作用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69-70页 |
4.2.2 制备方法 | 第70-71页 |
4.2.3 样品分析表征 | 第71页 |
4.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3页 |
4.3.1 NiCuMo前驱体的结构、组成和形貌 | 第71-75页 |
4.3.2 NiCuMo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75-77页 |
4.3.3 硫化态NiCuMo催化剂的表征 | 第77-79页 |
4.3.4 NiCu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第79-82页 |
4.3.5 Cu对NiMo催化剂的调变作用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Mo和W基二元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 第85-100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5.2.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86页 |
5.2.2 制备方法 | 第86-87页 |
5.2.3 样品分析表征 | 第87页 |
5.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87-8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8页 |
5.3.1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前驱体的表征 | 第88-90页 |
5.3.2 二元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表征 | 第90-92页 |
5.3.3 二元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第92-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 第100-121页 |
6.1 引言 | 第100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0-103页 |
6.2.1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100-101页 |
6.2.2 制备方法 | 第101-102页 |
6.2.3 样品分析表征 | 第102页 |
6.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102-10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20页 |
6.3.1 MoW摩尔比对NiMoW前驱体和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6.3.2 FCC柴油在NiMoW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 第106-110页 |
6.3.3 非负载催化剂上萘低温一步加氢制十氢萘 | 第110-12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6-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