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诗学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第一章 赵翼诗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4-27页 |
| 第一节 赵翼的问学师承 | 第14-19页 |
| 一、家乡求学,才华初现 | 第14-15页 |
| 二、京都幕僚,学业渐成 | 第15-17页 |
| 三、宦于京都,才学展现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赵翼与乾嘉文坛 | 第19-27页 |
| 一、赵翼与乾嘉考据学 | 第19-20页 |
| 二、赵翼与乾嘉诗派 | 第20-24页 |
| 三、赵翼与“桐城派”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创作论:崇学问,尚性情,主创新 | 第27-37页 |
| 第一节 学问与性情 | 第28-32页 |
| 一、崇学问 | 第28-30页 |
| 二、尚性情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创新与传承 | 第32-37页 |
| 一、创新的内容 | 第33页 |
| 二、创新的方法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鉴赏论:厚古不薄今,知人可论世 | 第37-49页 |
| 第一节 厚古不薄今 | 第37-44页 |
| 一、复古之争 | 第38-40页 |
| 二、厚古不薄今 | 第40-44页 |
| 第二节 知人可论世 | 第44-49页 |
| 一、知人可论世 | 第44-45页 |
| 二、诗品与人品 | 第45-49页 |
| 第四章 价值论:重审美,倡诗史 | 第49-65页 |
| 第一节 重审美 | 第49-57页 |
| 一、审美标准 | 第49-51页 |
| 二、审美特征 | 第51-57页 |
| 第二节 倡诗史 | 第57-65页 |
| 一、以诗补史 | 第59-61页 |
| 二、借史证诗 | 第61-65页 |
| 结语 赵翼诗学思想的影响 | 第65-78页 |
| 一、对乾嘉而下诗坛的影响 | 第65-74页 |
| 二、在日本的接受及影响 | 第74-78页 |
| 附录:赵翼的著述及整理 | 第78-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后记 | 第88-89页 |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