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m超大跨度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静力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超大跨度空间结构 | 第14-17页 |
1.2.2 大跨度斜拉桥结构 | 第17-18页 |
1.2.3 索承结构 | 第18-19页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体系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体系 | 第21-27页 |
2.2.1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组成 | 第21-23页 |
2.2.2 结构受力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2.3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建模 | 第25-27页 |
2.3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基本假定 | 第27-28页 |
2.3.1 结构参数设置 | 第27页 |
2.3.2 梁单元 | 第27-28页 |
2.3.3 桁架单元 | 第28页 |
2.4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荷载及荷载组合 | 第28-30页 |
2.4.1 荷载取值 | 第28-29页 |
2.4.2 导荷方法 | 第29页 |
2.4.3 荷载组合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3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拉索初始预应力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拉索布置方案 | 第31-37页 |
3.2.1 斜拉索布置原则及布置方案 | 第31-34页 |
3.2.2 斜拉索布置综合比较 | 第34-35页 |
3.2.3 下穿拉索设置及拉环改进 | 第35-37页 |
3.3 拉索初始预应力确定 | 第37-39页 |
3.3.1 拉索初始预应力分布确定方法概述 | 第37页 |
3.3.2 斜拉索初始预应力确定 | 第37-38页 |
3.3.3 下穿拉索初始预应力确定 | 第38-39页 |
3.4 拉索初始预应力水平分析 | 第39-42页 |
3.4.1 不同拉索初设预应力水平结构性能 | 第39-40页 |
3.4.2 拉索初始预应力水平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3.5 等强度CFRP拉索设计 | 第42-44页 |
3.5.1 CFRP材料简介 | 第42-43页 |
3.5.2 CFRP拉索等强度设计 | 第43-44页 |
3.6 小结 | 第44-45页 |
4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静力分析及自振特性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结构构件截面选取分析 | 第45-52页 |
4.2.1 构件截面设计方法 | 第45-47页 |
4.2.2 构件截面满应力设计流程 | 第47-48页 |
4.2.3 满应力设计选截面结果 | 第48-52页 |
4.3 结构静力分析 | 第52-54页 |
4.3.1 杆件应力比 | 第52-53页 |
4.3.2 结构变形与轴力 | 第53-54页 |
4.4 结构刚度验算及自振特性 | 第54-57页 |
4.3.1 结构刚度验算 | 第54-55页 |
4.3.2 自振模态分析 | 第55-57页 |
4.5 小结 | 第57-59页 |
5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稳定分析 | 第59-69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稳定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 第59-62页 |
5.2.1 线性稳定分析 | 第60页 |
5.2.2 非线性稳定分析 | 第60-62页 |
5.3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线性稳定分析 | 第62-65页 |
5.3.1 预应力钢结构线性稳定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5.3.2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线性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5.4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 | 第65-68页 |
5.4.1 结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 | 第65-66页 |
5.4.2 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双非线性稳定分析 | 第66-68页 |
5.5 小结 | 第68-69页 |
6 巨型斜拉下穿索承网格结构参数分析 | 第69-85页 |
6.1 引言 | 第69页 |
6.2 参数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69-71页 |
6.2.1 参数选择原则 | 第69页 |
6.2.2 参数分析方案 | 第69-71页 |
6.3 参数分析 | 第71-82页 |
6.3.1 控制应力比的影响 | 第71-74页 |
6.3.2 矢跨比影响 | 第74-76页 |
6.3.3 索承网格跨度的影响 | 第76-79页 |
6.3.4 塔柱高度的影响 | 第79-81页 |
6.3.5 支承方式的影响 | 第81-82页 |
6.4 小结 | 第82-8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85-86页 |
7.3 今后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