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一、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 第9-12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6页 |
| 三、 论文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一) 论文的基本观点 | 第16页 |
| (二)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跨文化理论概述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的表现 | 第19-35页 |
| 一、 跨文化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 (一)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 第19-20页 |
| (二) 跨文化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 二、 中西方企业文化的特质 | 第22-24页 |
| (一) 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 第22-23页 |
| (二)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 第23-24页 |
| 三、 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 第24-27页 |
| (一) 西方企业文化理念以“法”为重心 | 第25页 |
| (二) 中国企业文化理念以“情”为特质 | 第25-27页 |
| 四、 中外文化差异生成环境分析 | 第27-29页 |
| (一) 中外文化差异与趋同性分析 | 第27-28页 |
| (二) 文化载体上的差异与趋同 | 第28-29页 |
| 五、 中外企业文化差异的生成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 (一) 文化适应性成长的阶段特征分析 | 第29页 |
| (二) 企业在跨文化管理对新文化环境适应性发展分析 | 第29-30页 |
| 六、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的表现 | 第30-35页 |
| (一) 管理风格迥异 | 第30-31页 |
| (二) 沟通形式有别 | 第31页 |
| (三) 思维方式、决策方式不同 | 第31-32页 |
| (四) 判断效果的标准不同 | 第32页 |
| (五) 基本价值观不同 | 第32页 |
| (六) 民族文化取向不同 | 第32页 |
| (七) 法律和政策意识不同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及现状 | 第35-41页 |
| 一、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表现 | 第35-36页 |
| 二、 影响跨文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 第36-38页 |
| (一) 跨文化管理影响要素 | 第36-37页 |
| (二) 跨文化管理风险要素分析 | 第37-38页 |
| 三、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不当及失误案例 | 第38-41页 |
| (一) 低估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效应 | 第38-39页 |
| (二) 轻视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异质性 | 第39-40页 |
| (三) 缺乏恰当的解决跨文化差异方法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当前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模式比较 | 第41-45页 |
| 一、 现存的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 第41-42页 |
| (一) 本土化模式 | 第41页 |
| (二) 文化输入模式 | 第41-42页 |
| (三) 文化差异化模式 | 第42页 |
| (四) 文化融合模式 | 第42页 |
| 二、 跨文化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42-45页 |
| (一) 模式的优劣 | 第42-43页 |
| (二) 跨文化管理模式的差异和共性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跨文化管理模式选择策略 | 第45-53页 |
| 一、 选择跨文化管理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 第45-47页 |
| (一) 善于利用文化差异性 | 第45-46页 |
| (二) 实施跨文化培训 | 第46页 |
| (三) 加强文化交流和沟通,建立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6-47页 |
| 二、 跨文化管理模式选择策略 | 第47-53页 |
| (一) 基于宗教文化差异的选择 | 第47-50页 |
| (二) 基于区域的选择 | 第50-51页 |
| (三)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选择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