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3-2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1.1.1 入组标准 | 第13页 |
1.1.2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1.1.3 入组情况 | 第14-15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1.3 试验流程图 | 第16-17页 |
1.4 盲法 | 第17页 |
1.5 干预方法 | 第17-19页 |
1.5.1 健康指导 | 第17页 |
1.5.2 药物管理 | 第17-18页 |
1.5.3 电针治疗 | 第18页 |
1.5.4 不良反应处理 | 第18-19页 |
1.6 回访 | 第19页 |
1.7 评估方法和指标 | 第19-21页 |
1.7.1 CPET | 第19-20页 |
1.7.2 HRV检测 | 第20页 |
1.7.3 SF-36量表 | 第20页 |
1.7.4 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1.8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1.8.1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1.8.2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26页 |
2.1 对HRR及CPET指标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 对SF-36评分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 对HRV指标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讨论 | 第26-34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3.1.1 对象的选择 | 第26-27页 |
3.1.2 分组设计 | 第27页 |
3.1.3 测试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3.1.4 评价指标含义 | 第28-29页 |
3.1.5 取穴 | 第29页 |
3.2 不良反应情况 | 第29-30页 |
3.3 研究结果的解释 | 第30-31页 |
3.4 机制探讨 | 第31-32页 |
3.5 研究意义与主旨 | 第32-33页 |
3.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4 结论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文献综述 | 第4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1 缩略词表 | 第65-68页 |
2 SF-36量表中文版 | 第68-71页 |
3 患者回访记录表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