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1.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素质发展 | 第9-10页 |
1.1.2 合作学习促进教学模式改变,改善师生关系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外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合作学习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生物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页 |
1.3.2 分析、整合教材,编制适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学案及教案 | 第12-13页 |
1.3.3 合作教学课程实践及评价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文献法 | 第13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1.4.3 教材分析法 | 第14页 |
1.4.4 案例研究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教学策略 | 第15页 |
2.1.2 科学素养 | 第15页 |
2.1.3 合作学习 | 第15页 |
2.1.4 初始能力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2.2.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2.4 认知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3 初中生生物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19-27页 |
3.1 问卷的编制与数据的整理 | 第19页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与结果分析 | 第27-45页 |
4.1 教材分析、整合 | 第27-33页 |
4.1.1 教材分析 | 第27-29页 |
4.1.2 两种教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分析 | 第29-30页 |
4.1.3 教材整合原则 | 第30页 |
4.1.4 教材整合的结果 | 第30-33页 |
4.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实践案例 | 第33-35页 |
4.2.1 小组分配原则 | 第33页 |
4.2.2 小组任务分配 | 第33-34页 |
4.2.3 课堂的实施 | 第34-35页 |
4.3 实施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4.3.1 对兴趣的分析 | 第35-37页 |
4.3.2 对知识目标的分析 | 第37-39页 |
4.3.3 对能力目标的分析 | 第39-41页 |
4.3.4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 | 第41-43页 |
4.3.5 对成绩的分析 | 第43-44页 |
4.4 案例实施反思 | 第44-45页 |
5 研究结论 | 第45-4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5.2 提出建议 | 第45-46页 |
5.3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附录1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 | 第49-50页 |
附录2 初中生生物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一) | 第50-52页 |
附录3 初中生物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卷二)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