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法官释明权的基本含义 | 第12-18页 |
(一)法官释明权内涵 | 第12-13页 |
(二)法官释明权的法律性质 | 第13-15页 |
(三)法官释明权的分类 | 第15-18页 |
1.以释明对象作为划分标准的释明权类型 | 第15-16页 |
2.以释明阶段为划分标准的释明权类型 | 第16-18页 |
二、我国法官释明权的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一)我国法官释明权的立法现状 | 第18-21页 |
(二)我国法官释明权的司法现状 | 第21-23页 |
1.法官未积极行使释明权 | 第21-22页 |
2.法官过渡行使释明权 | 第22页 |
3.法官错误行使释明 | 第22-23页 |
三、完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23-31页 |
(一)确立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二)完善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24-31页 |
1.民事诉讼中应当强调贯彻辩论原则 | 第24-25页 |
2.优化法官职业化制度 | 第25-26页 |
3.确立我国法官释明权行使的五项原则 | 第26-27页 |
4.明确知晓我国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范围 | 第27-28页 |
5.明确法官释明权的行使方式和不合理释明的救济措施 | 第28-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