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肠道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2-20页
    1.1 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第12-17页
        1.1.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第12页
        1.1.2 肠道细菌的形成、特性及影响因素第12-13页
        1.1.3 肠道细菌的生理功能第13-14页
        1.1.4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1.1.5 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 大黄鱼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样品来源及相关信息第20页
        2.1.2 主要药品试剂第20-21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2.1.4 引物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32页
        2.2.1 实验流程第21-22页
        2.2.2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第22-23页
        2.2.3 总DNA的提取第23-24页
        2.2.4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第24-26页
        2.2.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26-27页
        2.2.6 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第27-29页
        2.2.7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29-30页
        2.2.8 肠道样品高通量测序第30-32页
第3章 结果和分析第32-68页
    3.1 不同发育阶段养殖大黄鱼肠道、饲料及养殖水体细菌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第32-51页
        3.1.1 克隆文库RFLP结果分析第32-33页
        3.1.2 OTUs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第33-35页
        3.1.3 各克隆文库细菌构成第35-38页
        3.1.4 系统进化分析第38-51页
    3.2 大黄鱼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第51-54页
        3.2.1 菌落形态记录、分类和计数第51页
        3.2.2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第51-52页
        3.2.3 RFLP分析第52页
        3.2.4 OTUs分析第52-53页
        3.2.5 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第53-54页
    3.3 不同发育阶段养殖大黄鱼肠道、饲料及养殖水体中细菌 16S rRNA基因的DGGE图谱分析第54-58页
        3.3.1 PCR扩增结果第54页
        3.3.2 DGGE图谱与聚类分析第54-56页
        3.3.3 序列分析第56-58页
    3.4 一龄和12日龄养殖大黄鱼肠道样品细菌 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第58-68页
        3.4.1 细菌多样性统计分析第58-60页
        3.4.2 肠道细菌群落不同分类层次的组成与分布第60-68页
第4章 讨论第68-72页
    4.1 大黄鱼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第68-69页
    4.2 大黄鱼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第69页
    4.3 大黄鱼养殖水体及饲料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第69-70页
    4.4 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第70-72页
第5章 小结第72-75页
    5.1 不同发育阶段养殖大黄鱼肠道、饲料及养殖水体细菌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第72页
    5.2 大黄鱼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第72-73页
    5.3 不同发育阶段养殖大黄鱼肠道、饲料及养殖水体中细菌 16S rRNA基因的DGGE图谱分析第73页
    5.4 一龄和12日龄养殖大黄鱼肠道样品细菌 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62致谢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附录第84-95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麻素及天麻苷元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杂色鲍维甲酸X受体转录激活系统的构建与配体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