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失眠、健忘论文

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临床观察第9-15页
    一、研究对象第9-10页
        (一)病例来源第9页
        (二)诊断标准第9-10页
        (三)病例选择第10页
    二、研究方法第10-12页
        (一)随机分组第10页
        (二)治疗方案第10-12页
        (三)观察指标与方法第12页
    三、一般资料分析第12-13页
        (一)性别: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分布第12-13页
        (二)年龄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分布情况第13页
    四、研究结果第13-14页
        (一)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第13页
        (二)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第13-14页
        (三)两组治疗总疗效比较第14页
        (四)安全性评价第14页
    五、结论第14-15页
讨论与体会第15-25页
    一、失眠的中医学研究概况第15-19页
        (一)失眠的病名沿革第15页
        (二)历代医家对失眠的病因病机的论述第15-17页
        (三)中医学对失眠的方法综述第17-19页
    二、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第19-20页
        (一)现代医学对失眠的定义第19页
        (二)失眠的分类第19页
        (三)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诊断与治疗第19-20页
    三、肝郁脾虚失眠的病机分析第20-21页
    四、自拟方与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依据第21-25页
        (一)方药分析第21-22页
        (二)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依据与分析第22-25页
结语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8页
综述第28-32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附录第32-37页
致谢第37-39页
发表论文第39-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左室构型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