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染环境罪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污染环境罪概述 | 第10-16页 |
1.1 污染环境罪的立法背景及发展 | 第10-12页 |
1.1.1 立法背景 | 第10页 |
1.1.2 立法历程 | 第10-11页 |
1.1.3 立法意义 | 第11-12页 |
1.2 域外有关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概况 | 第12-16页 |
1.2.1 港澳台地区的立法概况 | 第12-14页 |
1.2.2 有关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14-16页 |
2 污染环境罪的构成特征 | 第16-28页 |
2.1 客体 | 第16-18页 |
2.2 客观方面 | 第18-21页 |
2.2.1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理解 | 第18页 |
2.2.2 对“其他有害物质”的理解 | 第18-19页 |
2.2.3 严重污染环境因果关系的证明 | 第19-21页 |
2.3 主体 | 第21-22页 |
2.3.1 自然人主体 | 第21页 |
2.3.2 单位主体 | 第21-22页 |
2.4 主观方面 | 第22-28页 |
2.4.1 故意说 | 第23页 |
2.4.2 过失说 | 第23-24页 |
2.4.3 混合罪过说 | 第24-25页 |
2.4.4 本文的观点 | 第25-28页 |
3 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认定 | 第28-30页 |
3.1 污染环境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28页 |
3.2 污染环境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 第28-30页 |
3.2.1 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 第28-29页 |
3.2.2 本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 第29-30页 |
4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缺陷及完善 | 第30-38页 |
4.1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处罚困境及反思 | 第30-33页 |
4.1.1 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4.1.2 完善建议 | 第31-33页 |
4.2 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关系难以协调 | 第33-38页 |
4.2.1 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功能及标准模糊 | 第33页 |
4.2.2 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有机衔接 | 第33-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A 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