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问责官员复出的问题及制度完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0-11页
        1.2.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2 研究思路第11页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2 问责制及其复出制度的理论研究第20-28页
    2.1 问责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1 问责制的概念第20-21页
        2.1.2 问责制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2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基本内涵与政治逻辑第23-28页
        2.2.1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基本内涵第23-25页
        2.2.2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构建的政治逻辑第25-28页
3 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现行制度述评第28-34页
    3.1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分析第28-30页
        3.1.1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主体分析第28-29页
        3.1.2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条件分析第29页
        3.1.3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时限分析第29-30页
        3.1.4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职级与程序分析第30页
    3.2 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现实问题分析第30-34页
        3.2.1 复出制度的具体架构不健全第31页
        3.2.2 复出制度法律规范不完善第31-32页
        3.2.3 复出制度的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第32-34页
4 我国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现状分析第34-46页
    4.1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现象分析第34-36页
    4.2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典型案例分析第36-39页
        4.2.1 解振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第36-38页
        4.2.2 张仁良:上海“11.15”特大火灾第38-39页
    4.3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特性分析第39-41页
        4.3.1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常态化第39-40页
        4.3.2 问责官员复出程序神秘化第40页
        4.3.3 问责官员无痛复出第40-41页
    4.4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危害性分析第41-42页
        4.4.1 损害问责制的权威性,弱化政府公信力第41-42页
        4.4.2 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影响社会和谐第42页
    4.5 问责官员无序复出的原因分析第42-46页
        4.5.1 制度依据体系不完善第43页
        4.5.2 内部管理机制有效性不足第43-44页
        4.5.3 缺乏可靠的制约环境第44-46页
5 完善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对策思考第46-52页
    5.1 完善问责官员复出的制度依据第46-48页
        5.1.1 健全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规则体系第46-47页
        5.1.2 完善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的法律规范第47-48页
    5.2 健全政府内部管理机制第48-49页
    5.3 构建可靠的问责官员复出制约环境第49-52页
        5.3.1 创设有效的异体参与机制第49-50页
        5.3.2 构建并强化行政责任文化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六大以来党的廉政思想发展研究
下一篇: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