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PRRSV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1.1 PRRS病毒和基因组 | 第15页 |
1.1.2 PRRSV感染性 | 第15-16页 |
1.1.3 PRRSV致病性与进化 | 第16页 |
1.1.4 PRRSV抗体应答 | 第16-17页 |
1.1.5 PRRSV感染与母猪繁殖 | 第17页 |
1.1.6 妊娠母猪感染PRRSV后免疫应答 | 第17-18页 |
1.1.7 母胎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 第18-19页 |
1.1.8 胎儿的免疫应答 | 第19-20页 |
1.1.9 PRRSV诊断方法 | 第20-21页 |
1.1.9.1 病毒检测 | 第20页 |
1.1.9.2 抗体检测 | 第20-21页 |
1.2 PRRSV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PRRSV-NP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 第22-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1.1 表达质粒,感受态,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1.4 PRRSV-N蛋白表达纯化与Western blot鉴定 | 第22-23页 |
2.1.5 免疫动物 | 第23页 |
2.1.6 间接ELISA方法建立 | 第23-24页 |
2.1.7 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24-26页 |
2.1.8 腹水抗体效价检测 | 第26页 |
2.1.9 特异性实验 | 第26页 |
2.1.10 Mab结合活性鉴定 | 第26页 |
2.1.11 IFA实验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2.2.1 N蛋白表达与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 | 第27页 |
2.2.2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 第27-28页 |
2.2.3 Mab特异性鉴定 | 第28页 |
2.2.4 间接ELISA法鉴定 | 第28页 |
2.2.5 IFA检测 | 第28-29页 |
2.3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单克隆抗体纯化与标记及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建立 | 第31-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3.1.1 病毒株及细胞 | 第3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3.2.1 纯化单抗的SDS鉴定 | 第34-35页 |
3.2.2 纯化IgG蛋白浓度检测结果 | 第35页 |
3.2.3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纯化IgG的抗体效价 | 第35-36页 |
3.2.4 FITC标记PRRSV-N IgG敏感性检测 | 第36-37页 |
3.2.5 FITC标记PRRSV-N IgG特异性检测 | 第37-38页 |
3.2.6 FITC标记PRRSV-N IgG保存期试验 | 第38页 |
3.2.7 荧光Mab的DFA工作条件结果确定 | 第38-39页 |
3.2.8 CPE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3.2.9 DFA检测与CPE检测结果比较 | 第40页 |
3.2.10 建立DFA的特异性、敏感性 | 第40-41页 |
3.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