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城市滨水新空间之郑州市二七区金水河景观改造设计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内容选择第10-12页
        1.2.2 研究方法选择第12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4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第14-18页
        2.1.1 景观生态学第14-15页
        2.1.2 创造性保护第15页
        2.1.3 城市美学理论第15-16页
        2.1.4 立体设计原则第16页
        2.1.5 滨水区概念第16-17页
        2.1.6 滨水绿地设计第17-18页
    2.2 滨水景观的特征及其规划原则第18-20页
        2.2.1 滨水景观的特征第18-19页
        2.2.2 滨水景观的规划原则第19-20页
    2.3 国内外滨水景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第20-22页
        2.3.1 国外滨水景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0-21页
        2.3.2 国内滨水景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1-22页
    2.4 国内滨水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划设计的意义第22-24页
    2.5 人们对滨水景观的需求表现研究第24-26页
        2.5.1 风格多元化第24页
        2.5.2 功能多样性第24-25页
        2.5.3 景观自然美第25页
        2.5.4 生态完整性第25-26页
3 国内外案例分析第26-32页
    3.1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第26-28页
    3.2 奥地利维也纳滨河区规划第28-30页
    3.3 深圳湾滨水休闲带景观第30-32页
    3.4 国内外案例优缺点归纳总结第32页
4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32-37页
    4.1 总体方向性定位第32-35页
        4.1.1 项目概况第32-33页
        4.1.2 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估第33页
        4.1.3 规划评估方法——SWOT分析法第33-34页
        4.1.4 制定规划设计路线第34-35页
    4.2 具体设计手法第35-37页
        4.2.1 总平面布局与定位第35页
        4.2.2 竖向设计第35页
        4.2.3 地面铺装设计第35-36页
        4.2.4 驳岸绿化与环境小品设计第36-37页
5 设计方案第37-51页
    5.1 项目概况第37-44页
        5.1.1 河流文化第37页
        5.1.2 区位地理第37-38页
        5.1.3 气候条件第38-39页
        5.1.4 涉及现状分析以及问题第39-44页
    5.2 解决方案第44-47页
        5.2.1 丰富水空间形态形成不同功能的主题空间序列第44-45页
        5.2.2 强化滨水景观的可达性第45页
        5.2.3 综合应用现代美学法则第45-46页
        5.2.4 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场所特色第46-47页
    5.3 设计构思第47-48页
        5.3.1 总体构思思路第47页
        5.3.2 滨河景观突出城市形象第47-48页
        5.3.3 体现特色形成连续风格第48页
        5.3.4 统筹多目标和亲民特性的和谐第48页
    5.4 特色滨水景观设计目标第48-51页
        5.4.1 塑造个性化的滨水景观形象第48页
        5.4.2 改善城市面貌与营造文化名城第48-49页
        5.4.3 城市景观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第49页
        5.4.4 景观总体方案构思第49-51页
6 景观规划方案第51-74页
    6.1 一条景观带第51-52页
    6.2 五大功能区第52-58页
    6.3 景观节点设计第58-61页
    6.4 道路设计第61-62页
    6.5 驳岸设计第62-63页
    6.6 植物种植设计第63-66页
    6.7 服务设施设计第66-69页
    6.8 给排水设计第69-70页
    6.9 景观照明第70-72页
    6.10 服务建筑第72-73页
    6.11 互动性服务设施第73-74页
7 结论与讨论第74-77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建议第75页
    7.3 问题讨论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英文摘要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磷石膏开发利用研究
下一篇:小中见大手法在河南淮阳太昊陵八卦迷宫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