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应用于ILP处理器的编译器导向低功耗并行度调变算法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起源: 暗硅时代的挑战第8-9页
    1.2 处理器架构简介第9-15页
        1.2.1 处理器架构的基础第9-10页
        1.2.2 处理器架构的发展第10-13页
        1.2.3 处理器架构发展现状第13-15页
    1.3 电路中功耗及低功耗设计方法第15-20页
        1.3.1 电路中的功耗第15-17页
        1.3.2 低功耗设计方法第17-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技术基础与相关研究第22-34页
    2.1 电源门控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第22-26页
        2.1.1 电源门控技术电路结构第22页
        2.1.2 电源门控技术工作原理及限制第22-23页
        2.1.3 电源门控技术相关研究第23-26页
    2.2 VLIW处理器基础第26-28页
        2.2.1 VLIW处理器的结构特点第26-28页
        2.2.2 VLIW处理器的功耗来源第28页
    2.3 编译器作用第28-30页
        2.3.1 普通编译器的工作过程第28-29页
        2.3.2 ILP处理器的编译器的优化过程第29-30页
    2.4 研究基础第30-34页
        2.4.1 PGRF-VLIW处理器硬件架构第30-31页
        2.4.2 编译器在DCCS算法中的作用第31页
        2.4.3 DCCS算法第31-34页
第3章 编译器导向低功耗并行度调变算法概述第34-48页
    3.1 编译器导向并行度调变算法基本概念第34-35页
    3.2 并行度调变算法的动机和面临的挑战第35-37页
        3.2.1 并行度调变算法的动机第35-37页
        3.2.2 并行度调变算法面临的挑战第37页
    3.3 编译器导向低功耗并行度调变算法第37-47页
        3.3.1 能量模型第38-43页
        3.3.2 程序切割阶段第43-45页
        3.3.3 设置各PGR并行度阶段算法第45-46页
        3.3.4 跨函数切割算法第46-47页
    3.4 编译器整个优化过程的复杂度分析第47-48页
第4章 硬件结构设设计第48-52页
    4.1 应用电源门控技术的寄存器单元基本概念第48-49页
    4.2 应用电源门控技术的寄存器单元的功耗第49-50页
    4.3 电源门控技术的控制实现第50-52页
第5章 实验结果第52-62页
    5.1 估算方案第52-53页
        5.1.1 LLVM编译器实验平台的搭建第53页
    5.2 并行度调变算法节能效果分析第53-56页
        5.2.1 程序自身并行度差异明显第55页
        5.2.2 执行不同的PGRs硬件状态转换的额外耗能很低第55-56页
    5.3 CPAAP算法的优势第56-60页
        5.3.1 状态转换过程中额外耗能较低第56-58页
        5.3.2 状态转换额外耗能对循环级节能效果影响不大第58-60页
    5.4 本章总结第60-6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总结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用于移动终端的色貌模型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P2P分布式模式的多层本体知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