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 邓小平制度创新理论的历史定位 | 第10-1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石 | 第10-11页 |
(二) 列宁、毛泽东开启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探索历程 | 第11-13页 |
(三) 邓小平制度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创新思想的新发展 | 第13-16页 |
二、 邓小平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6-26页 |
(一)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制度创新 | 第16-19页 |
(二) 以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创新 | 第19-23页 |
(三) 以“四有”“三个面向”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制度创新 | 第23-26页 |
三、 邓小平制度创新的特点 | 第26-31页 |
(一)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逻辑基点 | 第26-27页 |
(二) 注重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27-28页 |
(三) 把人的因素置于突出地位 | 第28-29页 |
(四) 创新试验与试点推广 | 第29-31页 |
四、 邓小平制度创新的启示 | 第31-37页 |
(一) 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实践 | 第31-33页 |
(二) 以社会稳定为前提,顺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 第33-35页 |
(三) 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根本目的,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 第35-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