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1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1页 |
1.3.1.2 立法实践方面 | 第11-12页 |
1.3.1.3 国外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 | 第12-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2.1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7-18页 |
1.3.2.2 立法实践方面 | 第18页 |
1.3.2.3 国内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 | 第18-22页 |
1.3.3 研究现状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1 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1.1 循环经济的由来 | 第25页 |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25-26页 |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26-27页 |
2.2 逆向物流概述 | 第27-29页 |
2.2.1 逆向物流的定义 | 第27页 |
2.2.2 逆向物流的特点 | 第27-28页 |
2.2.3 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 第28-29页 |
2.3 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联系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网络分析 | 第30-32页 |
3.1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网络的结构类型 | 第30页 |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网络的构建原则 | 第30-32页 |
第4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 | 第32-51页 |
4.1 规划模型的选择 | 第32页 |
4.2 混合整数规划方法概述 | 第32-33页 |
4.3 居民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 | 第33-41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33-34页 |
4.3.2 产生量的模糊数表示 | 第34-35页 |
4.3.3 模型假设 | 第35页 |
4.3.4 参数设置和决策变量定义 | 第35-40页 |
4.3.5 模型转化与求解 | 第40-41页 |
4.4 算例与实证分析 | 第41-51页 |
4.4.1 算例 | 第41-49页 |
4.4.2 实证分析 | 第49-51页 |
第5章 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研究 | 第51-64页 |
5.1 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5.2 预测模型的选择 | 第52-57页 |
5.2.1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 | 第53-54页 |
5.2.2 灰色预测模型 | 第54-57页 |
5.3 实例演示 | 第57-64页 |
5.3.1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各主要影响指标关联度 | 第57-58页 |
5.3.2 泉州市和石狮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第58-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附录 A 居民生活垃圾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求解程序 | 第77-80页 |
附录 B 泉州主城区相关数据 | 第80-82页 |
附录 C 石狮市相关数据 | 第82-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