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6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2.3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第16-34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2.1.1 EPC总承包模式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1.2 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1.3 文献综述评述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2.2.1 知识理论 | 第22-28页 |
2.2.2 博弈理论 | 第28-34页 |
3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内容及主体分析 | 第34-50页 |
3.1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分类及特征分析 | 第34-41页 |
3.1.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的概念性特征 | 第37-38页 |
3.1.2 EPC总承包项目内的知识转移特征 | 第38-41页 |
3.2 EPC总承包项目中知识转移的主体及特征分析 | 第41-50页 |
3.2.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主体的界定 | 第41-43页 |
3.2.2 总包单位知识转移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3.2.3 设计分包单位知识转移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3.2.4 施工分包单位知识转移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3.2.5 供应商知识转移的特征分析 | 第48-50页 |
4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过程及要素分析 | 第50-74页 |
4.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 | 第50-52页 |
4.2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驱动性因素界定及分析 | 第52-59页 |
4.2.1 EPC总承包项目知识转移驱动因素的界定 | 第52-54页 |
4.2.2 EPC总承包项目知识转移驱动性因素分析 | 第54-59页 |
4.3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障碍性因素的界定及分析 | 第59-65页 |
4.3.1 知识本身对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障碍性分析 | 第59-60页 |
4.3.2 知识主体对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障碍性分析 | 第60-62页 |
4.3.3 EPC总承包项目特征对知识转移的障碍性分析 | 第62-65页 |
4.4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分析 | 第65-70页 |
4.4.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正式途径 | 第66-68页 |
4.4.2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非正式途径 | 第68-70页 |
4.5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机理总结 | 第70-74页 |
5 EPC总承包内项目知识转移机理的博弈分析 | 第74-86页 |
5.1 EPC总承包项目内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 | 第74-77页 |
5.1.1 模型中的基本假设 | 第74-75页 |
5.1.2 模型的构建 | 第75-77页 |
5.2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的博弈演化分析 | 第77-86页 |
5.2.1 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策略均衡点分析 | 第77-79页 |
5.2.2 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知识转移博弈的演化路径分析 | 第79-82页 |
5.2.3 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知识转移博弈的参数分析 | 第82-86页 |
6 提升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效率的管理建议 | 第86-92页 |
6.1 推动全寿命周期知识管理,提高项目知识积累效率 | 第86-87页 |
6.2 完善项目知识转移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 第87-89页 |
6.3 消除障碍性因素的影响,降低知识转移成本 | 第89-92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92-9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2-94页 |
7.2 不足及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