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稻瘟菌中富含半胱氨酸小分泌蛋白可视化定位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10-25页
    1 新技术和产业背景下研究稻瘟病的重大意义第10-11页
    2 水稻的“癌症”——稻瘟病第11-16页
        2.1 水稻概述第11-12页
        2.2 稻瘟菌对寄主的侵染第12-16页
            2.2.1 稻瘟菌侵染循环第12-15页
            2.2.2 稻瘟菌活体营养生长与植物防御响应第15-16页
    3 高等丝状病原真菌活体营养侵染基础第16-20页
        3.1 营养、侵染阶段二态性第16页
        3.2 极性生长第16-17页
        3.3 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第17-18页
        3.4 膜系统与蛋白分泌第18-20页
    4 稻瘟菌生理小种与进化动力学第20-21页
    5 富含半胱氨酸小分泌蛋白研究现状及立题意义第21-25页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第25-37页
    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1.1 供试菌株第25页
        1.2 供试载体第25-26页
        1.3 植物材料第26页
        1.4 培养基第26页
        1.5 生化试剂第26页
    2 试验方法第26-37页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6-28页
            2.1.1 相关的数据库第26-27页
            2.1.2 相关的软件第27页
            2.1.3 基本分析思路第27-28页
        2.2 载体构建第28-30页
            2.2.1 片段的PCR扩增第28页
            2.2.2 DNA琼脂糖电泳第28页
            2.2.3 制备外源质粒敏感型细菌感受态细胞第28-29页
            2.2.4 细菌热击转化、挑选与扩培第29页
            2.2.5 细菌质粒相关实验第29-30页
        2.3 稻瘟菌转化第30-31页
            2.3.1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第30页
            2.3.2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PEG介导转化和转化子的验证第30-31页
            2.3.3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农杆菌介导转化和转化子的验证第31页
        2.4 稻瘟病菌遗传物质提取相关实验第31-33页
            2.4.1 稻瘟病菌DNA的提取第31页
            2.4.2 稻瘟病菌RNA的提取和相关实验第31-33页
        2.5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33页
            2.5.1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第33页
            2.5.2 水稻原生质体转化第33页
        2.6 表型分析第33-37页
            2.6.1 生长情况和生长速率测定第33-34页
            2.6.2 产孢情况和产孢量测定第34页
            2.6.3 孢子的萌发率与附着胞的形成率测定第34页
            2.6.4 植物离体侵染实验第34-35页
            2.6.5 荧光检测第35页
            2.6.6 病斑数字化分析第35-36页
            2.6.7 致病性的病级分析第36页
            2.6.8 光脱色荧光恢复(FRAP)实验第36-37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37-60页
    1 稻瘟病菌MoSCRiS蛋白家族序列特性第37-40页
        1.1 具有高度保守性第37页
        1.2 具有与效应子蛋白相似的特性第37-38页
        1.3 具有蛋白序列多态性第38-40页
        1.4 序列复杂变化源自种内拷贝和种间分化第40页
    2 整体转录水平很低第40-41页
    3 稻瘟病菌MoSCRiS蛋白家族功能分析实验概述第41-42页
    4 稻瘟菌(Guy11)-水稻(TP309)分泌蛋白可视化表达系统第42-43页
    5 MoSCRiS1 (MGG_17155)第43-53页
        5.1 序列变化伴随稻瘟群体进化而趋于稳定第43-44页
        5.2 具有脂蛋白和脂蛋白酶同源性第44-45页
        5.3 组成型强启动子让MoSCRiS1表达可视化第45页
        5.4 过量表达不影响营养生长第45-47页
        5.5 过量表达对营养生长阶段定位造成一定影响第47页
        5.6 过量表达部分定位于内质网膜系统第47-48页
        5.7 过量表达在侵染阶段定位多样第48-50页
        5.8 过量表达在不同寄主表达定位存在差异第50-51页
        5.9 特定序列决定在植物中的定位第51页
        5.10 过量表达有利于稻瘟病菌前期的侵染第51-53页
        5.11 不同背景菌株过量表达在不同寄主上存在致病性差异第53页
    6 MoSCRiS2(MGG_17227)第53-56页
        6.1 定位于细胞质外的活体营养侵染结构第53-54页
        6.2 光漂白荧光恢复实验验证持续性表达第54-55页
        6.3 最终分泌进入植物细胞第55-56页
        6.4 去信号肽序列不具有跨膜信号第56页
    7 MoSCRiS4(MGG_17587)第56-57页
    8 MoSCRiS8(70-15-3)与Mopeptidase(MGG_10942)第57-58页
    9 侵染过程中活体营养界面复合体存在的现象第58-60页
        9.1 侵染过程中活体营养界面复合体的破损第58-59页
        9.2 活体营养界面复合体在侵染不同寄主是具有大小差异第59-60页
第四部分 小结与讨论第60-65页
参考文献第65-76页
附录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对城市群产业格局演变的影响--基于长三角16市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事前道德风险理论的参合行为对农村老年人口健康行为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