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 第13-14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课题目的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5页 |
1.2.3 国内铁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3.2 解决办法 | 第17-19页 |
2、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概念界定及其风险概述 | 第19-25页 |
2.1 铁路电气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1 电气化铁路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1.2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3 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中各阶段的作用 | 第20页 |
2.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工程及其风险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1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的必然性 | 第21-22页 |
2.3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工程风险后果及其控制目标 | 第22-23页 |
2.3.1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的后果 | 第22页 |
2.3.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的控制目标 | 第22-23页 |
2.4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及组成 | 第23-25页 |
2.4.1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23页 |
2.4.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管理的组成 | 第23-25页 |
3、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评价 | 第25-31页 |
3.1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评价的概念界定及方法 | 第25页 |
3.1.1 风险评价概念界定 | 第25页 |
3.1.2 风险评价的思路 | 第25页 |
3.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评价体系 | 第25-26页 |
3.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25-26页 |
3.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页 |
3.3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评价方法 | 第26-31页 |
3.3.1 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6-31页 |
4、基于既有石太线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的实践验证 | 第31-48页 |
4.1 基于石太线电气化设备改造的模型验证 | 第31-33页 |
4.1.1 对风险概率的评估 | 第31-33页 |
4.2 石太线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实践应用 | 第33-37页 |
4.2.1 石太线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原因 | 第33页 |
4.2.2 石太线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地点及规模 | 第33-35页 |
4.2.3 石太线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施工中出现的故障统计 | 第35-37页 |
4.3 石太线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因素 | 第37-38页 |
4.3.1 影响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因素构成 | 第37-38页 |
4.4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安全问题分析 | 第38-46页 |
4.4.1 设备改造的设计分析 | 第38-39页 |
4.4.2 设备改造的施工组织分析 | 第39-42页 |
4.4.3 设备改造的人员分析 | 第42-43页 |
4.4.4 设备改造协调配合的分析 | 第43-44页 |
4.4.5 设备改造地质环境分析 | 第44页 |
4.4.6 设备改造机械设备使用安全分析 | 第44-45页 |
4.4.7 设备改造气候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4.5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模型的应用总结 | 第46-48页 |
4.5.1 模型建立的价值 | 第46页 |
4.5.2 模型建立的缺点 | 第46-47页 |
4.5.3 模型建立的前景 | 第47-48页 |
5、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风险对策与决策 | 第48-52页 |
5.1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处理方法及步骤 | 第48-50页 |
5.1.1 风险对策的目标 | 第48-49页 |
5.1.2 风险对策的常见方法 | 第49-50页 |
5.2 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的风险的决策 | 第50-52页 |
5.2.1 风险决策的概念界定 | 第50页 |
5.2.2 风险决策的内容 | 第50页 |
5.2.3 风险决策的检查 | 第50-52页 |
6、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F | 第56-57页 |
附录G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