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概述 | 第9-14页 |
1.1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内涵 | 第9-11页 |
1.1.1 被害人的界定 | 第9页 |
1.1.2 公诉案件被害人的特征 | 第9-10页 |
1.1.3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含义 | 第10-11页 |
1.2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1.3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的价值 | 第12-14页 |
2.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现状 | 第14-17页 |
2.1 法律确立了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 | 第14页 |
2.2 法律明确了公诉案件被害人拥有一系列参与性诉讼权利 | 第14-17页 |
2.2.1 知情权 | 第14页 |
2.2.2 报案、控告权 | 第14-15页 |
2.2.3 针对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享有申诉和起诉权 | 第15页 |
2.2.4 针对法院一审判决享有请求抗诉权 | 第15页 |
2.2.5 审判监督阶段享有申诉权 | 第15页 |
2.2.6 发表意见权 | 第15-17页 |
3.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7-23页 |
3.1“被害人”概念内涵不统一 | 第17页 |
3.2 知情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3.2.1 侦查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 | 第18页 |
3.2.2 审查起诉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 | 第18页 |
3.2.3 审判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 | 第18-19页 |
3.3“公诉转自诉”制度中起诉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3.3.1 公诉转自诉制度挑战检察机关的权威性 | 第19页 |
3.3.2 被害人举证内容的确定仍存争议 | 第19-20页 |
3.3.3 法律对受案范围的规定不一致 | 第20页 |
3.3.4 对于同一案件,可能同时存在公诉与自诉 | 第20-21页 |
3.4 上诉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3.5 执行参与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4.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23-39页 |
4.1 树立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 | 第23-24页 |
4.1.1 合法保护理念 | 第23页 |
4.1.2 全面保护理念 | 第23-24页 |
4.1.3 平衡保护理念 | 第24页 |
4.2 充实知情权保护内容 | 第24-27页 |
4.2.1 侦查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 第24-26页 |
4.2.2 审查起诉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 第26页 |
4.2.3 审判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 | 第26-27页 |
4.3 发挥强制起诉权对公权力的制约 | 第27-29页 |
4.3.1 改“公诉转自诉制度”为“强制起诉制度” | 第27-28页 |
4.3.2 明确案件受案范围 | 第28页 |
4.3.3 遵循公诉权优先原则 | 第28-29页 |
4.4 赋予被害人有限的上诉权 | 第29-33页 |
4.4.1 公诉案件被害人享有上诉权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4.4.2 赋予被害人有限上诉权 | 第32-33页 |
4.5 构建执行参与权制度体系 | 第33-39页 |
4.5.1 赋予被害人执行参与权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4.5.2 构建公诉案件被害人执行参与权制度体系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