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土、砖、石、竹、木结构论文--大型砖砌块结构及大型板壁(大板墙)结构论文

煤矸石空心砖墙及煤矸石空心砖填充墙钢框架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煤矸石空心砖的发展状况第11-17页
        1.2.1 煤矸石多孔砖的特点第11-13页
        1.2.2 煤矸石空心砖力学性能的研究第13-16页
        1.2.3 煤矸石空心砖的实际应用第16-17页
    1.3 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第17-18页
    1.4 填充墙钢框架结构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4.1 填充墙钢框架的简化计算模型第19-20页
        1.4.2 填充墙钢框架的试验研究第20-22页
        1.4.3 填充墙钢框架的有限元研究第22-23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煤矸石空心砖墙片的有限元分析第25-43页
    2.1 试验资料第25页
    2.2 砌体有限元模型概述第25-26页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6-33页
        2.3.1 单元选择第26-28页
        2.3.2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第28-32页
        2.3.3 迭代算法及收敛准则第32页
        2.3.4 网格划分及接触的生成第32-33页
        2.3.5 试件加载设置第33页
    2.4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33-41页
        2.4.1 W-MFPJ-1 试件的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3-37页
        2.4.2 W-MFPJ-3 试件的有限元模型验证第37-41页
    2.5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煤矸石空心砖墙体的变参数分析第43-80页
    3.1 砂浆强度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第43-49页
        3.1.1 SJ 系列试件的设计第43-44页
        3.1.2 SJ 系列试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44-47页
        3.1.3 SJ 系列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47-49页
    3.2 竖向压力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第49-56页
        3.2.1 YL 系列试件的设计第49页
        3.2.2 YL 系列试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49-54页
        3.2.3 YL 系列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54-56页
    3.3 洞口面积及位置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第56-73页
        3.3.1 DK 系列试件的设计第56-58页
        3.3.2 DK 系列试件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58-69页
        3.3.3 DK 系列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69-73页
    3.4 构造柱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第73-78页
        3.4.1 GZ 系列试件的设计第73-74页
        3.4.2 GZ 系列试件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74-77页
        3.4.3 GZ 系列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第77-78页
    3.5 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煤矸石空心砖填充墙钢框架有限元分析第80-99页
    4.1 煤矸石空心砖填充墙钢框架有限元模型第80-82页
        4.1.1 基本试件的设计第80页
        4.1.2 材料本构关系的选取第80页
        4.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4.1.4 结构屈服点的确定第81-82页
        4.1.5 试件加载制度第82页
        4.1.6 CD 系列试件设计第82页
    4.2 填充墙钢框架与纯钢框架的对比分析第82-87页
        4.2.1 GKJ 系列试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对比第82-84页
        4.2.2 GKJ 系列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分析第84-85页
        4.2.3 GKJ-2 试件中钢框架和填充墙受力性能分析第85-87页
    4.3 开窗洞填充墙钢框架的非线性分析第87-94页
        4.3.1 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分析第87-89页
        4.3.2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分析第89-94页
    4.4 实体填充墙钢框架的非线性分析第94-98页
        4.4.1 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分析第94-95页
        4.4.2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对比分析第95-98页
    4.5 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结论第99-102页
    5.1 结论和建议第99-100页
    5.2 今后尚待研究问题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和获奖情况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SN.1翻译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部分实现
下一篇:夜间限行对福建省高速公路客运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