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环保NGO 的概述 | 第14-21页 |
一、环保NGO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环保NGO的特征 | 第15-21页 |
(一) 非政府性——中立处理环境事务的保证 | 第15-16页 |
(二) 合作性——与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合作 | 第16-17页 |
(三) 协调性——以调解的方式灵活处事环境事务 | 第17-18页 |
(四) 专业性——权力来源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 | 第18-19页 |
(五) 广泛的公众性——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广泛和及时性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环保NGO 环境治理权力的界定 | 第21-27页 |
一、权力的内涵界定、分类、本质 | 第21-24页 |
(一) 权力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权力的分类——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 | 第22-23页 |
(三) 权力的本质——影响力说 | 第23-24页 |
二、社会权力的本质属性 | 第24-27页 |
(一) 社会权力的产生及来源 | 第24-25页 |
(二) 社会权力的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三) 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区别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环保NGO 在环境治理中赋权的基础 | 第27-44页 |
一、规范层面的基础 | 第28-30页 |
(一) 法律层面 | 第28-29页 |
(二) 政策层面 | 第29-30页 |
二、理论层面的基础 | 第30-36页 |
(一) 环境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理论支撑 | 第30-31页 |
(二) 环境治理理论走向善治的需要 | 第31-34页 |
(三) 公民社会理论发展的使然 | 第34-36页 |
三、环保NGO 在环境治理中赋权的现实基础 | 第36-40页 |
(一) 政府干预的合法性缺失 | 第36页 |
(二)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集中爆发 | 第36-40页 |
(三) 中央和基层的信息不对称性 | 第40页 |
四、环保NGO 在环境治理中赋权国际层面的实践基础 | 第40-44页 |
(一) 日本赋予环保NGO 环境治理权力 | 第40-41页 |
(二) 美国环保NGO 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力 | 第41-42页 |
(三) 国际组织——影响力之体现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环保NGO 环境治理权力的运行方式 | 第44-51页 |
一、影响政策、立法的权力 | 第44-46页 |
(一) 通过反应基层群众的环境信息影响政府的环境政策 | 第44-45页 |
(二) 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推动法律的发展 | 第45-46页 |
二、影响执法的权力 | 第46-48页 |
(一) 参与环境影响评评估的权力 | 第46页 |
(二) 环保NGO 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处理权 | 第46-47页 |
(三) 环保NGO 对环保管理部门职责履行的监督权 | 第47-48页 |
三、影响司法的权力 | 第48-49页 |
(一) 环保NGO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诉权 | 第48页 |
(二) 环保NGO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调解权 | 第48-49页 |
(三) 环保NGO 对律师和法官培训的权力 | 第49页 |
四、环保NGO 的权力与政府管理环境的权力——关系问题 | 第49-51页 |
(一) 参与式的合作关系 | 第49页 |
(二) 对政府的制衡作用 | 第49-50页 |
(三) 对自身独立性的保持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环保NGO 的权力制约机制 | 第51-53页 |
一、国家机关的监督 | 第51-52页 |
(一)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 第51页 |
(二) 行政机关的监督 | 第51页 |
(三) 司法机关的监督 | 第51-52页 |
二、社会力量的监督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