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生态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7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 研究架构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生态设计 | 第17-26页 |
| 第一节 生态设计的定位 | 第17-20页 |
| 一、 生态设计的文化内涵 | 第17-18页 |
| 二、 生态设计的美学依据 | 第18-19页 |
| 三、 生态设计的概念判定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生态设计机制 | 第20-26页 |
| 一、 生态设计观念 | 第20-21页 |
| 二、 生态设计涵义 | 第21-23页 |
| 三、 生态设计方法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西双版纳传统生态观与设计 | 第26-34页 |
| 第一节 傣族传统生态观 | 第26-28页 |
| 一、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 第26-27页 |
| 二、 自然内在价值的呈现 | 第27页 |
| 三、 敬畏自然的实践选择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傣族生态观的成因 | 第28-30页 |
| 一、 历史因素 | 第28-29页 |
| 二、 社会因素 | 第29页 |
| 三、 民族宗教因素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傣族生态观念影响下的设计 | 第30-34页 |
| 一、 傣族生态设计定义 | 第30-31页 |
| 二、 傣族生态设计特征 | 第31-32页 |
| 三、 傣族生态设计形态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生态设计思维模式 | 第34-44页 |
| 第一节 传统生态观作用下的思维模式 | 第34-38页 |
| 一、 和谐是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 第35页 |
| 二、 和谐是生态设计制约的条件和目的 | 第35-37页 |
| 三、 以和谐的相对性、建构合理的生态设计思维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传统生态观作用下的设计系统化思维 | 第38-41页 |
| 一、 系统分析 | 第38-39页 |
| 二、 傣族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 第39-41页 |
| 第三节 把握传统生态观对傣族生态设计思维的变度 | 第41-44页 |
| 一、 生态观情感对变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二、 变度与生态设计的整体思考意识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西双版纳傣族生态设计创新与发展 | 第44-58页 |
| 第一节 傣族生态设计传承 | 第44-49页 |
| 一、 设计传承 | 第44-45页 |
| 二、 文化传承 | 第45-47页 |
| 三、 生态传承 | 第47-48页 |
| 四、 生态设计文化可持续性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傣族生态设计创新 | 第49-53页 |
| 一、 设计发展创新 | 第49-50页 |
| 二、 设计形态创新 | 第50-51页 |
| 三、 设计材料创新 | 第51-53页 |
| 第三节 傣族生态设计发展 | 第53-58页 |
| 一、 傣族生态设计发展的瓶颈 | 第53-54页 |
| 二、 傣族生态设计发展的策略 | 第54-56页 |
| 三、 傣族生态设计发展的目标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