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壁画中的建筑布局与景观美学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论文创新 | 第13-14页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岩山寺的历史沿革 | 第16-28页 |
2.1 岩山寺的建造历史 | 第16-19页 |
2.1.1 岩山寺简介 | 第16-17页 |
2.1.2 岩山寺现状 | 第17-19页 |
2.2 文殊殿壁画 | 第19-28页 |
2.2.1 东壁壁画 | 第20-23页 |
2.2.2 北壁壁画 | 第23-24页 |
2.2.3 西壁壁画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岩山寺壁画中国古代宫室建筑研究 | 第28-34页 |
3.1 岩山寺壁画宫殿建筑组群的布局 | 第28-34页 |
3.1.1 岩山寺西壁画的建筑组群 | 第28-31页 |
3.1.2 北宋东京汴梁宫殿布局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岩山寺壁画中体现的景观 | 第34-52页 |
4.1 宋金时期的园林景观 | 第34-38页 |
4.1.1 宋代皇家园林 | 第35-37页 |
4.1.2 宋代私家园林 | 第37-38页 |
4.2 从《园冶》看古代园林景观 | 第38-47页 |
4.2.1 南北朝时期的古典园林与《园冶》印证 | 第39-42页 |
4.2.2 唐代的园林景观与《园冶》之间的印证 | 第42-43页 |
4.2.3 宋代的园林景观与《园冶》之间的印证 | 第43-47页 |
4.3 《园冶》中的园林之雅 | 第47-52页 |
4.3.1 雅的含义 | 第48-49页 |
4.3.2 精巧的含义 | 第49-52页 |
第五章 以《园冶》分析岩山寺壁画总结出的造园精义 | 第52-58页 |
5.1 巧于因借 | 第52-53页 |
5.2 精在体宜 | 第53-54页 |
5.3 “体宜”的含义 | 第54-58页 |
5.3.1 “体宜”的表现 | 第55-58页 |
第六章 岩山寺壁画的艺术风格与其成因 | 第58-68页 |
6.1 作者身份考据 | 第58-60页 |
6.1.1 岩山寺中题名 | 第58-59页 |
6.1.2 王逵经历 | 第59-60页 |
6.2 岩山寺壁画的写实风格与空间布局 | 第60-68页 |
6.2.1 岩山寺壁画中建筑的写实风格 | 第60-63页 |
6.2.2 岩山寺壁画的技法 | 第63-64页 |
6.2.3 忽略空间的限制 | 第64-66页 |
6.2.4 表现自由时空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