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 第12-20页 |
一、非法证据与证据合法性的关系 | 第12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 第12-14页 |
(一) “非法证据”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 | 第13-14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证据能力 | 第14页 |
三、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20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演变 | 第14-15页 |
(二) 民事诉讼中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障碍 | 第15-16页 |
(三) 在民事诉讼中引入方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必要性 | 第16-18页 |
(四)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殊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考察 | 第20-24页 |
一、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0-21页 |
二、德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1页 |
三、美德两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区别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1-24页 |
(一) 美德两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区别 | 第21-22页 |
(二) 美德两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现状 | 第24-33页 |
一、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一) 真实肯定说 | 第24页 |
(二) 违法否定说 | 第24-25页 |
(三) 区别对待说 | 第25页 |
(四) 利益权衡说 | 第25页 |
(五) 排除加例外说 | 第25-26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规范 | 第26-28页 |
(一) 《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 第26-27页 |
(二) 《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 第27-28页 |
三、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突出问题 | 第28-33页 |
(一) 如何对待偷拍偷录所取得的视听资料 | 第28-29页 |
(二) 如何对待私人侦探收集的证据 | 第29-30页 |
(三) 如何对待“陷阱取证” | 第30-32页 |
(四) 如何对待悬赏取证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 第33-42页 |
一、明确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 | 第33-34页 |
二、明确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34-36页 |
三、构建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 | 第36-39页 |
(一) 明确界定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的主体 | 第36-37页 |
(二) 科学合理地分配证据非法的证明责任 | 第37-38页 |
(三) 设定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时间阶段 | 第38-39页 |
四、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39-42页 |
(一) 明确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细化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 | 第39-40页 |
(二) 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措施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