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阜新万德号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3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气象与水文概况 | 第16-20页 |
2.2.1 气象 | 第16-18页 |
2.2.2 水文 | 第18-20页 |
2.3 地质概况 | 第20-21页 |
2.3.1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2.3.2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2.4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第23-4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3-33页 |
3.1.1 工程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1.2 工程组成级布置情况 | 第24-28页 |
3.1.3 工程占地 | 第28-29页 |
3.1.4 土石方平衡 | 第29-31页 |
3.1.5 施工组织 | 第31-33页 |
3.2 工程分析 | 第33-45页 |
3.2.1 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 | 第33-35页 |
3.2.2 工程占地分析 | 第35-37页 |
3.2.3 工程土石方平衡评价 | 第37页 |
3.2.4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 第37-39页 |
3.2.5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 | 第39-40页 |
3.2.6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 第40-41页 |
3.2.7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3.2.8 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况 | 第45-49页 |
4.1 研究区水土流失概况 | 第45页 |
4.2 研究区水土保持概况 | 第45-46页 |
4.3 水土保持成功经验 | 第46-49页 |
4.3.1 区域水土保持经验 | 第46-47页 |
4.3.2 同类工程水土保持经验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水土流失预测 | 第49-63页 |
5.1 预测范围和单元 | 第49页 |
5.1.1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 第49页 |
5.1.2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 | 第49页 |
5.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 第49-50页 |
5.3 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 | 第50-54页 |
5.3.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 第50-51页 |
5.3.2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 第51-52页 |
5.3.3 预测参数的选定 | 第52-54页 |
5.4 预测结果 | 第54-58页 |
5.4.1 工程扰动地表情况预测 | 第54-55页 |
5.4.2 弃土弃渣量预测 | 第55页 |
5.4.3 工程建设占压、损坏地貌植被情况预测 | 第55-56页 |
5.4.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 第56页 |
5.4.5 水土流失量预测 | 第56-58页 |
5.4.6 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 第58页 |
5.5 预测结论及分析 | 第58-63页 |
5.5.1 预测结论 | 第58-60页 |
5.5.2 综合分析 | 第60-63页 |
第六章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水土保持监测 | 第63-90页 |
6.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第63-79页 |
6.1.1 防治目标 | 第63-64页 |
6.1.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 第64-66页 |
6.1.3 防治措施和总体布局 | 第66-68页 |
6.1.4 防治措施工程典型设计 | 第68-78页 |
6.1.5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 第78-79页 |
6.2 水土保持监测 | 第79-90页 |
6.2.1 监测依据 | 第79页 |
6.2.2 监测目的和原则 | 第79-80页 |
6.2.3 监测范围、分区和时段 | 第80-84页 |
6.2.4 监测内容、频次和方法 | 第84-89页 |
6.2.5 监测成果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0-92页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7.2 建议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