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一) 《祭公》文字考释 | 第9-10页 |
| (二) 《祭公》中所见人物与史实考证 | 第10-12页 |
| (三) 《祭公》性质判断与综合研究 | 第12-13页 |
| (四)“汲冢竹书”相关材料研究 | 第13-14页 |
| 三、本文的专题设置与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祭公与三公关系探析 | 第16-28页 |
| 第一节 《祭公》中的三公及其与祭公、穆王的关系 | 第16-19页 |
| (一)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所见三公 | 第16-17页 |
| (二) 谈话中三公与祭公、穆王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清华简本与今本《祭公》称呼差异研究 | 第19-24页 |
| (一) 清华简本与今本《祭公》称呼比较 | 第19-22页 |
| (二) 从所用称呼看祭公对三公的态度 | 第22-24页 |
| 第三节 祭公与三公亲族关系考证 | 第24-26页 |
| (一) 祭公与三公的亲族辈分 | 第24-25页 |
| (二) 从《祭公》的性质看祭公与三公的关系 | 第25-26页 |
| 第四节 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考 | 第28-47页 |
| 第一节 穆王时期的近臣组青铜器辨识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静组青铜器为穆王时期申论 | 第30-38页 |
| (一) 由字体风格看静簋的时代 | 第31-32页 |
| (二) 由器形与纹饰看两件静卣的时代 | 第32-36页 |
| (三) 由所载都城看小臣静簋的时代 | 第36-38页 |
| 第二节“嬖御士”身份内涵探析 | 第38-46页 |
| (一)“嬖御士”与“小臣”关系浅探 | 第38-42页 |
| (二) 静之职司与穆王时期政治状况考辨 | 第42-45页 |
| (三)“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谏言的政治背景 | 第45-46页 |
| 第四节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穆王“以嬖御固庄后”考 | 第47-60页 |
| 第一节 《古文周书》考 | 第47-53页 |
| (一) 《古文周书》的来源 | 第47-49页 |
| (二) 《古文周书》“鸟飞跱衡”考 | 第49-52页 |
| (三) 《古文周书》“玄鸟”考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以嬖御固庄后”与“越姬事件”研究 | 第53-59页 |
| (一)“以嬖御固庄后”与“越姬事件”的对应关系 | 第53-54页 |
| (二)“越姬事件”可信度考证 | 第54-58页 |
| (三)“无以嬖御固庄后”谏言的政治意义 | 第58-59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附录 | 第69-78页 |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