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试验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次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索杆张力结构的发展概况与特点第15-18页
        1.2.1 索杆张力结构的发展概况第15-17页
        1.2.2 索杆张力结构的特点第17-18页
    1.3 索杆张力结构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第18-19页
    1.4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9-23页
        1.4.1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的形态控制问题第20-21页
        1.4.2 结构对单元长度变化的灵敏度问题第21-22页
        1.4.3 主动单元数量及位置的优化配置问题第22-23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索杆张力结构的力学分析基础第25-47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形态分析第25-36页
        2.2.1 结构体系的分类第25-28页
        2.2.2 几何稳定性判断第28-29页
        2.2.3 初始预应力确定第29-31页
        2.2.4 算例分析第31-36页
    2.3 结构调控响应分析第36-46页
        2.3.1 基本方程第36-40页
        2.3.2 数值算例第40-46页
        2.3.3 结果分析第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的形态控制第47-75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的形状控制第48-61页
        3.2.1 数学模型第48-51页
        3.2.2 基于增量迭代求解策略第51-52页
        3.2.3 基于误差反馈的迭代求解策略第52-54页
        3.2.4 算例二则第54-61页
    3.3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的形状与内力同步调控第61-66页
        3.3.1 数学模型第61-63页
        3.3.2 基于误差反馈求解策略第63-64页
        3.3.3 数值算例第64-66页
    3.4 基于SQP的形状优化控制模型第66-74页
        3.4.1 数学模型第66-69页
        3.4.2 基于SQP的求解策略第69-71页
        3.4.3 数值算例第71-74页
    3.5 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灵敏度分析第75-87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基本公式第75-82页
        4.2.1 结构响应灵敏度第75-78页
        4.2.2 形状优化目标灵敏度第78-80页
        4.2.3 内力优化目标灵敏度第80页
        4.2.4 刚度优化目标灵敏度第80-82页
    4.3 数值算例第82-86页
        4.3.1 索穹顶结构的灵敏度分析第82-84页
        4.3.2 张拉整体结构的灵敏度分析第84-86页
    4.4 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自适应索杆张力结构主动单元最优布置第87-109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基于精确控制的主动单元数量及位置研究第88-98页
        5.2.1 主动单元数量确定第88-90页
        5.2.2 主动单元位置优化模型第90-92页
        5.2.3 主动单元位置优化模型的求解第92-95页
        5.2.4 算例分析第95-98页
    5.3 基于多目标优化控制的主动单元最优布置研究第98-107页
        5.3.1 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第98-99页
        5.3.2 基于NSGA-Ⅱ和SQR的混合求解策略第99-105页
        5.3.3 算例分析第105-107页
    5.4 小结第107-109页
第6章 变长度单元索杆张力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第109-129页
    6.1 引言第109页
    6.2 模型设计第109-114页
        6.2.1 主动单元设计第110-112页
        6.2.2 节点设计第112-113页
        6.2.3 外圈环梁与支座立柱设计第113-114页
    6.3 试验准备第114-117页
        6.3.1 仪器设备第114-115页
        6.3.2 测点布置第115-116页
        6.3.3 构件标定第116-117页
    6.4 试验内容第117-127页
        6.4.1 张拉成形与预应力分布测试第117-120页
        6.4.2 调控响应试验与灵敏度分析第120-124页
        6.4.3 加载调节试验与形态调控分析第124-127页
    6.5 误差分析第127-128页
    6.6 小结第128-12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9-132页
    7.1 结论第129-131页
    7.2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1页
作者简历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栅加筋土挡墙性状
下一篇: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