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华西雨屏区天然次生林及其人工更新后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森林碳库功能及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因素第13-18页
        1.2.1 气候因子第13-14页
        1.2.2 植被类型和结构第14-15页
        1.2.3 人为干扰第15-18页
    1.3 更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第18-20页
        1.3.1 更新对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第18-19页
        1.3.2 更新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第20页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2.1 标准地的设置第21页
        2.2.2 乔木生物量第21页
        2.2.3 灌木草本层生物量第21页
        2.2.4 枯落物生物量第21页
        2.2.5 土壤有机碳第21-22页
        2.2.6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第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34页
    3.1 含碳量第22-25页
        3.1.1 不同林分优势树种器官含碳量第22-23页
        3.1.2 不同林分林下灌草含碳量第23-24页
        3.1.3 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含碳量第24页
        3.1.4 不同林分土壤含碳量第24-25页
    3.2 碳储量第25-28页
        3.2.1 不同林分乔木层碳储量第25-26页
        3.2.2 不同林分灌草层碳储量第26页
        3.2.3 不同林分土壤碳储量第26-27页
        3.2.4 不同林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特征第27-28页
    3.3 土壤微生物量碳第28-30页
        3.3.1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第28-29页
        3.3.2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特征第29-30页
        3.3.3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第30页
    3.4 土壤水溶性碳第30-32页
        3.4.1 不同林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第30-31页
        3.4.2 不同林分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特征第31-32页
        3.4.3 不同林分土壤水溶性碳与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第32页
    3.5 土壤易氧化碳第32-34页
        3.5.1 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第32-33页
        3.5.2 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特征第33-34页
        3.5.3 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碳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第34页
4 讨论第34-38页
    4.1 森林类型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第34-35页
    4.2 森林类型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第35-36页
    4.3 更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第36-37页
    4.4 更新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第37-38页
5 结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肉目TLR1,2和4基因的分子进化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结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