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非二进制LDPC码的编译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 前向纠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6页
        1.2.1 前向纠错技术简介第11-13页
        1.2.2 前向纠错技术的技术优势第13-14页
        1.2.3 前向纠错技术的性能评判第14-15页
        1.2.4 高速长距离系统前向纠错技术的新发展第15-16页
    1.3 非二进制LDPC码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7-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二章 LDPC码基本原理第20-34页
    2.1 二进制LDPC码第20-27页
        2.1.1 LDPC码简介第20-22页
        2.1.2 二进制LDPC码的编码算法第22-24页
        2.1.3 二进制LDPC码的译码算法第24-27页
    2.2 非二进制LDPC码第27-32页
        2.2.1 非二进制LDPC码的构造第27-29页
        2.2.2 非二进制LDPC码的译码算法第29-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非二进制LDPC码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第34-48页
    3.1 联合编码调制技术第34-38页
        3.1.1 二进制比特交织LDPC编码调制方案(BI-LDPC-CM)第35-36页
        3.1.2 偏振复用OFDM编码调制方案(Polar-muLt coded-OFDM)第36-37页
        3.1.3 非二进制LDPC编码调制方案(NB-LDPC-CM)第37-38页
    3.2 MATLAB仿真中EB/NO的计算第38页
    3.3 仿真系统的搭建第38-41页
    3.4 仿真结果分析第41-45页
        3.4.1 非二进制LDPC码和二进制LDPC码的纠错性能比较第41-42页
        3.4.2 迭代次数的选取第42-43页
        3.4.3 码长对纠错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4 码率对纠错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加入标志位的非二进制LDPC码的译码算法第48-56页
    4.1 加入标志位的非二进制LDPC码译码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8-52页
        4.1.1 标志位的添加和提取第49-50页
        4.1.2 信道噪声方差σ~2的估计模型第50页
        4.1.3 加入标志位NB-LDPC译码算法的初始化第50-52页
    4.2 仿真结果分析第52-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总结第56-60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56-57页
    5.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缩略语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甘精胰岛素的可溶性表达研究及糖尿病肥胖小鼠的遗传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