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固凹陷大兴砾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储层沉积学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砂砾岩扇体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工区勘探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4-16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 ·构造概况 | 第16页 |
| ·构造演化史 | 第16-18页 |
| ·前古近系构造发育简史 | 第16-17页 |
| ·古近系构造演化 | 第17-18页 |
| ·沉积特征 | 第18-22页 |
| 第3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2-35页 |
| ·砾石成分特征 | 第22-30页 |
| ·碳酸盐岩类砾石 | 第22-25页 |
| ·碎屑岩类砾石 | 第25-27页 |
| ·砾石成分平面分布 | 第27-28页 |
| ·砾石年代特征 | 第28-30页 |
| ·填隙物成分特征 | 第30-33页 |
| ·胶结物 | 第31-33页 |
| ·杂基 | 第33页 |
| ·砾岩结构特征 | 第33-35页 |
| 第4章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35-45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5-41页 |
| ·压实作用 | 第35-37页 |
| ·压溶作用 | 第37页 |
| ·胶结作用 | 第37-40页 |
| ·溶蚀作用 | 第40-41页 |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41-43页 |
| ·早成岩期 | 第42页 |
| ·中成岩期A 亚期 | 第42-43页 |
| ·中成岩期B 亚期 | 第43页 |
| ·晚成岩期 | 第43页 |
|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5章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机制 | 第45-59页 |
| ·储集空间特征 | 第45-50页 |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45-49页 |
| ·不同区域砾岩体储集空间对比 | 第49-50页 |
| ·储集空间成因机制 | 第50-53页 |
| ·溶蚀成因 | 第50-51页 |
| ·继承性成因 | 第51-52页 |
| ·构造成因 | 第52-53页 |
| ·压溶成因 | 第53页 |
| ·储层流体作用特征 | 第53-59页 |
| ·大气淡水 | 第53-54页 |
| ·碱性流体 | 第54页 |
| ·有机酸 | 第54-56页 |
| ·异常高压流体 | 第56-58页 |
| ·流体作用过程 | 第58-59页 |
| 第6章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评价方法 | 第59-66页 |
|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59-64页 |
| ·成因 | 第59-60页 |
| ·相带 | 第60-62页 |
| ·成分 | 第62-63页 |
| ·结构 | 第63-64页 |
| ·埋深 | 第64页 |
| ·储层评价方法 | 第64-66页 |
| 第7章 有利储层评价及预测 | 第66-78页 |
| ·大兴砾岩有利储层评价 | 第66-69页 |
| ·重点区块精细解剖 | 第69-78页 |
| ·有利的沉积相带 | 第70-75页 |
| ·白云岩为主的砾石组分 | 第75-76页 |
| ·继承性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 | 第76-77页 |
| ·多因素叠合预测有利储层分布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