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0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一、创新点 | 第21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理论阐述 | 第22-25页 |
第一节 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页 |
一、基层政府 | 第22页 |
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 | 第22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释 | 第22-25页 |
一、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可分离理论 | 第22-23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23页 |
三、治理理论 | 第23页 |
四、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起源及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第一节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起源 | 第25页 |
第二节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一、起步探索阶段 | 第25-26页 |
二、蓬勃发展阶段 | 第26页 |
三、反思完善阶段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现状 | 第27-31页 |
第一节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一、起步阶段 | 第27页 |
二、探索阶段 | 第27-28页 |
三、快速发展阶段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一、地区间差异明显 | 第28-29页 |
二、在争议中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问题 | 第31-45页 |
第一节 浦口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概况 | 第31-39页 |
一、浦口区简介 | 第31页 |
二、浦口区公共服务外包的概况 | 第31-39页 |
第二节 浦口区公共服务外包的成效 | 第39-40页 |
一、减轻了区财政负担和人力负担 | 第39页 |
二、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 第39-40页 |
三.加快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40页 |
四、加快了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并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 第40页 |
第三节 浦口区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浦口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信息透明度低 | 第41页 |
二、公共服务外包在地区和领域分布过于集中 | 第41页 |
三、基层政府外包公共服务内在动力不足 | 第41页 |
四、服务外包技术、人才和评估机构不足 | 第41-42页 |
五、浦口区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 | 第42页 |
六、公共服务外包中监督不足 | 第42页 |
第四节 浦口区公共服务外包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42-45页 |
一、公共服务外包起步晚 | 第42-43页 |
二、基层官员的懒政 | 第43页 |
三、群众的认可度不高 | 第43页 |
四、群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等 | 第43-44页 |
五、缺乏系统性的政府服务外包法律和制度保障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启示 | 第45-48页 |
第一节 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 第45-46页 |
一、美国的相关实践 | 第45页 |
二、英国的相关实践 | 第45-46页 |
三、香港的相关实践 | 第46页 |
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 第46页 |
第二节 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启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对策探讨 | 第48-54页 |
第一节 创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网络信息平台 | 第48-49页 |
一、建立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网络信息平台 | 第48页 |
二、打通公民参与监督公共服务外包的通道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明确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外包中的地位 | 第49-50页 |
一、通过行政手段扩大公共服务外包的地域和领域 | 第49页 |
二、要明确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外包中的角色定位 | 第49页 |
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第49-50页 |
四、充分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 | 第50页 |
第三节 加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各方的能力建设 | 第50-52页 |
一、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践、监督和领导能力。 | 第50页 |
二、把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 | 第50-51页 |
三、通过合股的形式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 | 第51页 |
四、建立承包商储备库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体系 | 第52-54页 |
一、强化公共服务外包监督制度建设 | 第52页 |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考核体系 | 第52-53页 |
三、以多种形式加强对政府自身的监督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