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弱势群体和社会支持概述第12-27页
 (一) 弱势群体第12-19页
  1. 概念界定第12-13页
  2. 构成第13-15页
  3. 特征第15-17页
  4. 成因第17-19页
 (二) 社会支持第19-22页
  1. 内涵第19-20页
  2. 构成要素第20-21页
  3. 功能第21-22页
 (三)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第22-23页
  1、理论基础第22页
  2、价值取向第22-23页
 (四) 重要意义第23-27页
  1、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和民主建设第23-24页
  2、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第24-25页
  3、有利于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第25-26页
  4、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第26页
  5、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第26-27页
二、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27-38页
 (一) 现状第28-30页
  1. 扶贫开发制度与反贫困实践第28-29页
  2.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及其实践第29页
  3. 就业优惠政策及其实践第29-30页
  4. 社区援助第30页
 (二)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三个主要模式第30-32页
  1. 香港的“民间型”模式第31页
  2. 上海的“发展型”模式第31-32页
  3. 武汉的“联合型”模式第32页
 (三) 存在问题第32-38页
  1. 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第32-33页
  2. 弱势群体的“空心化”第33-34页
  3. 互动性缺失第34-35页
  4. 反贫困实践的效果有待提高,扶贫政策有待完善第35-36页
  5.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第36-37页
  6. 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实现缺乏法律保障第37-38页
  7. 新闻媒体的关注手段和强度不尽如人意第38页
三、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第38-62页
 (一) 主要原则第39-43页
  1.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第39-40页
  2.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注重倾斜保护原则第40页
  3. 社会支持多元化原则第40-41页
  4. 基本人权原则第41-42页
  5. 持续保护原则第42页
  6. 抑强扶弱原则第42-43页
 (二) 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发挥主导作用第43-54页
  1. 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新的政绩观第43-44页
  2. 提供补偿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44-48页
  3. 提供发展性政策支持第48-51页
  4. 提供公平性政策支持第51-52页
  5. 完善法律援助,保障基本权益第52-54页
 (三) 社会力量提供相应的救助支持,发挥补充作用第54-59页
  1. 搭建社区平台,提供社区服务第55-56页
  2.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社会支持作用第56-57页
  3. 扩大志愿者队伍,提供志愿服务第57-58页
  4.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第58页
  5.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维权导向功能第58-59页
 (四) 培育弱势群体的自我支持第59-62页
  1. 走出心态误区,转变落后观念第60-61页
  2. 发挥家庭的支持功能第61-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社会监督研究
下一篇:对中国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模式的研究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