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8页 |
第2章 情势变更的概念及其法理基础 | 第8-11页 |
2.1 概念 | 第8页 |
2.2 法理基础 | 第8-11页 |
2.2.1 法律行为基础说 | 第9页 |
2.2.2 法律制度说 | 第9-10页 |
2.2.3 目的不达说 | 第10-11页 |
第3章 情势变更原则在各国立法上的确立过程 | 第11-15页 |
3.1 情势变更原则在德国的确立 | 第11-12页 |
3.2 情势变更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确立 | 第12页 |
3.3 情势变更原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确立 | 第12-13页 |
3.4 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立法上的确立过程 | 第13-15页 |
3.4.1 解放后至1999年合同法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13页 |
3.4.2 司法实践 | 第13-14页 |
3.4.3 最高院的合同法解释(二)出台正式确立情势变更原则 | 第14-15页 |
第4章 情势变更适用的五大要件 | 第15-19页 |
4.1 客观要件——应当发生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 | 第15页 |
4.2 时间要件——应当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 | 第15-17页 |
4.3 主观要件——应当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归责性 | 第17页 |
4.4 实质要件——继续履行合同导致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第17-18页 |
4.5 程序要件——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第18-19页 |
第5章 情势变更与相似概念的主要区别 | 第19-23页 |
5.1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 | 第19-20页 |
5.2 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 | 第20-21页 |
5.3 情势变更与显失公平 | 第21-22页 |
5.4 情势变更与免责条款 | 第22-23页 |
第6章 情势变更适用的相关典型领域 | 第23-37页 |
6.1 建设工程合同 | 第23-26页 |
6.2 商品房买卖合同 | 第26-34页 |
6.2.1 商品房预售合同 | 第26-27页 |
6.2.2. 房地产调控政策与情势变更原则 | 第27-34页 |
6.3 金融衍生品交易 | 第34-35页 |
6.4 其他适用领域 | 第35-37页 |
第7章 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三点建议 | 第37-39页 |
7.1 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 第37页 |
7.2 能动立法以限制情势变更的适用范围 | 第37-38页 |
7.3 动态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 第38-39页 |
第8章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