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锚杆围岩力学作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围岩锚杆支护理论分析评价第16-27页
    2.1 围岩锚杆理论及其适用性评价第16-19页
        2.1.1 悬吊理论及其评价第16-17页
        2.1.2 组合梁理论及其评价第17-19页
    2.2 锚杆加固碎石试验分析第19页
    2.3 锚杆作用机理第19-20页
    2.4 锚杆对围岩的力学作用第20-22页
        2.4.1 锚杆对围岩粘聚力的作用第20-21页
        2.4.2 锚杆对围岩内摩擦角的作用第21页
        2.4.3 锚杆对围岩抗压强度的作用第21页
        2.4.4 锚杆对围岩变形模量的作用第21-22页
    2.5 预应力锚杆支护的作用第22-25页
        2.5.1 巷道中煤层变形机理第22-23页
        2.5.2 预紧力作用机理第23-24页
        2.5.3 不同支护阻力支护作用比较第24-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3 锚杆围岩耦合力学作用分析第27-42页
    3.1 耦合支护定义第27-28页
        3.1.1 耦合支护作用机理第27-28页
        3.1.2 围岩锚杆耦合原理第28页
    3.2 锚固作用机理及失效形式第28-31页
        3.2.1 锚固作用机理第28-30页
        3.2.2 锚固失效形式第30-31页
    3.3 受拉破坏围岩锚杆变形协调分析第31-35页
        3.3.1 基于围岩受拉破坏预应力公式推导第31-33页
        3.3.2 实例应用分析第33-34页
        3.3.3 预应力锚杆杆体强度对锚固作用的关系第34-35页
    3.4 锚固体微元力学分析第35-38页
        3.4.1 剪切滑移模型第35页
        3.4.2 简化剪切滑移模型第35-36页
        3.4.3 锚固体应力分析第36-38页
    3.5 锚固参数对锚固作用影响分析第38-41页
        3.5.1 锚固体长度对锚固作用的影响第38-39页
        3.5.2 岩体与锚固体弹性模量比对锚固作用的影响第39-40页
        3.5.3 锚杆间排距对锚固作用的影响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预应力锚杆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第42-52页
    4.1 模拟必要性第42页
    4.2 数值计算初始条件分析第42-43页
    4.3 巷道模型第43-45页
        4.3.1 锚杆单元介绍第43页
        4.3.2 巷道模型第43-45页
    4.4 模拟结果分析第45-51页
        4.4.1 巷道开挖支护计算第45-49页
        4.4.2 不同几何形状巷道自稳能力比较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工程实例分析第52-60页
    5.1 工程概况第52页
    5.2 支护方案第52-54页
        5.2.1 支护设计思路第52-53页
        5.2.2 支护参数设定第53-54页
    5.3 实地监测第54-58页
        5.3.1 监测目的及意义第54-55页
        5.3.2 监测内容第55-56页
        5.3.3 测站布设第56页
        5.3.4 巷道收敛量监测分析第56-57页
        5.3.5 锚杆荷载监测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1页
    6.1 结论第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埋煤层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及地表沉陷预测研究
下一篇:富水卵砾石地层地铁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施工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