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聚酰亚胺合成方法 | 第12-16页 |
1.1.1 传统芳香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2-13页 |
1.1.2 脂肪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3-16页 |
1.2 聚酰亚胺的性能 | 第16页 |
1.3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16-26页 |
1.3.1 引入非共面结构 | 第17-21页 |
1.3.2 含氟聚酰亚胺 | 第21-23页 |
1.3.3 含硅聚酰亚胺 | 第23页 |
1.3.4 含磷聚酰亚胺 | 第23-24页 |
1.3.5 引入杂环结构 | 第24-26页 |
1.4 聚酰亚胺的应用 | 第26-29页 |
1.5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2-胺基1[4-(5-氨基吡啶氧基)苯基]1乙醇(AAPyPhE)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40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1-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3 AAPyPh E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1 NPyOBH的合成 | 第32-33页 |
2.3.2 NPyOPhNE的合成 | 第33页 |
2.3.3 AAPyPh E的合成 | 第33页 |
2.4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33-39页 |
2.4.1 NPyOBH结构的表征 | 第33-35页 |
2.4.2 NPyOBH结构的表征 | 第35-36页 |
2.4.3 AAPyPh E结构的表征 | 第36-39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9-40页 |
第3章 不对称芳香-脂肪交联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以及性能研究 | 第40-69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0-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3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8页 |
3.3.1 聚酰亚胺的FTIR表征 | 第43-45页 |
3.3.2 聚酰亚胺薄膜的溶解性与WAXD图谱 | 第45-49页 |
3.3.3 聚酰亚胺的光学性能 | 第49-51页 |
3.3.4 聚酰亚胺的吸湿性及表面自由能 | 第51-53页 |
3.3.5 聚酰亚胺的热性能与机械性能 | 第53-64页 |
3.3.6 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 | 第64-68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68-69页 |
第4章 含cardo结构及吡啶杂环结构单元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69-84页 |
4.1 前言 | 第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9-7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4.2.3 聚酰亚胺的制备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3页 |
4.3.1 PIs的红外表征 | 第72页 |
4.3.2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学性能 | 第72-73页 |
4.3.3 聚酰亚胺的热力学性能与机械性能 | 第73-77页 |
4.3.4 聚酰亚胺的溶解度、分子间间距分析 | 第77-79页 |
4.3.5 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 | 第79-83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83-84页 |
第5章 含酯基,-CF3不对称二胺单体的合成及樟脑手性仲胺的制备和表征 | 第84-98页 |
5.1 前言 | 第8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84-85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85页 |
5.3 单体的合成 | 第85-87页 |
5.3.1 单体 1-三氟甲基1[4-(5-硝基吡啶氧基)苯基]甲醇(FNPyOPhMA)的合成 | 第85页 |
5.3.2 单体 4-(5-硝基吡啶氧基)苯甲醇(NPyOPhCA)的合成 | 第85-86页 |
5.3.3 单体 1-三氟甲基1[4-(5-硝基吡啶氧基)苯基]甲基4硝基苯甲酸酯(FNPyOPhMNBZ)的合成 | 第86页 |
5.3.4 单体 4-(5-硝基吡啶氧基)苄基4硝基苯甲酸酯(NPyOBNBZ)的合成 | 第86-87页 |
5.3.5 单体 1-三氟甲基1[4-(5-氨基吡啶氧基)苯基]甲基4氨基苯甲酸酯(FAPyOPhMABZ)的合成 | 第87页 |
5.3.6 单体 4-(5-氨基吡啶氧基)苄基4氨基苯甲酸酯(APyOBABZ)的合成 | 第87页 |
5.4 单体的表征 | 第87-97页 |
5.4.1 FNPyOPhMA结构表征 | 第87-89页 |
5.4.2 NPyOPhCA结构表征 | 第89-90页 |
5.4.3 FNPyOPhMNBZ结构表征 | 第90-92页 |
5.4.4 NPyOBNBZ结构表征 | 第92-93页 |
5.4.5 FAPyOPh MABZ结构表征 | 第93-95页 |
5.4.6 APyOBABZ结构表征 | 第95-97页 |
5.5 本章结论 | 第97-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