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提出第14-25页
 一、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相关概念梳理第14-19页
  1. 公共危机相关概念第14-17页
  2. 公民参与理论概述第17-18页
  3.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第18-19页
 二、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1. 治理理论第19-20页
  2. 公民社会理论第20-21页
  3. 参与式民主理论第21-22页
 三、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意义第22-25页
  1. 及时发现危机,防止危机事件恶化第23页
  2. 优化整合资源,降低危机治理成本第23-24页
  3. 明确治理目标,提高危机治理效率第24-25页
第二章 当前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一、参与意识方面第25-26页
  1. 政府对公民参与支持不够第25-26页
  2. 公民参与治理的意识淡薄第26页
 二、参与的效果方面第26-27页
  1. 参与广度深度不够第26-27页
  2. 参与结果质量不高第27页
 三、参与的制度性方面第27-29页
  1. 非制度性参与较多第27-28页
  2. 参与范围非均衡化第28页
  3. 法治化参与程度低第28-29页
 四、参与的有序性方面第29-32页
  1. 参与无组织性第29-30页
  2. 参与非规范化第30页
  3. 参与不理性化第30-32页
第三章 制约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原因分析第32-41页
 一、观念障碍第32-34页
  1.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第32-33页
  2. 公民逐利动机的驱动第33页
  3. 政府对公民参与效果的否定第33-34页
 二、能力缺陷第34-36页
  1. 危机防范意识不强第34-35页
  2. 信息采集能力不足第35页
  3. 危机应对能力不高第35-36页
 三、制度缺位第36-38页
  1. 公民参与制度虚设第36-37页
  2. 有序参与程序缺失第37页
  3. 适度参与程度模糊第37-38页
 四、保障缺乏第38-41页
  1. 国家经济支持不够充足第38-39页
  2. 社会组织载体不够成熟第39页
  3. 媒体信息公布不够透明第39-40页
  4. 参与渠道方式不够通畅第40-41页
第四章 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路径探析第41-56页
 一、借鉴国外经验,倡导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第41-46页
  1. 国外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经验第41-43页
  2. 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启示第43-46页
 二、重视文化建设,培育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精神第46-48页
  1. 转变政府传统管理理念,鼓励公民有序参与第46-47页
  2. 强化公民参与责任意识,培养理性参与精神第47页
  3. 建立政府与公民的信任,营造有效参与环境第47-48页
 三、加强危机教育,提高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第48-50页
  1. 增强公民参与危机治理的意识第48-49页
  2. 强化公民参与危机治理的技能第49页
  3. 加强公民参与危机治理的实践第49-50页
 四、完善参与制度,加强公民有序参与危机治理的制度建设第50-53页
  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搭建公民适度参与平台第50-51页
  2. 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取向第51页
  3. 引进参与激励机制,培养公民理性参与热情第51-52页
  4.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改善公民有效参与效果第52-53页
 五、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公民有效参与危机治理的保障措施第53-56页
  1. 加大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经费投入第53页
  2. 培育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组织载体第53-54页
  3. 公开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媒体信息第54-55页
  4. 畅通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渠道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责任强化路径的研究--以公共危机管理为视角
下一篇:我国民间志愿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