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劲性骨架拱桥拱圈施工技术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劲性骨架拱桥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1.1 劲性骨架拱桥的特点 | 第9页 |
1.1.2 劲性骨架拱桥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 劲性骨架拱桥的施工控制技术 | 第11-15页 |
1.2.1 劲性骨架拱桥施工控制的必要性和难点 | 第11-13页 |
1.2.2 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施工控制方法 | 第13-15页 |
1.3 劲性骨架拱桥的研究现状与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1 劲性骨架拱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劲性骨架拱桥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结构计算方法和应力评判标准 | 第17-19页 |
1.4.1 内力叠加法和应力叠加法的选取 | 第17-18页 |
1.4.2 施工阶段应力评判标准 | 第18-19页 |
1.5 工程背景及主要工作内容 | 第19-22页 |
1.5.1 工程背景 | 第19-20页 |
1.5.2 主要工作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在工程中的运用 | 第22-29页 |
2.1 响应面法在优化设计中的运用 | 第22-24页 |
2.1.1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介绍 | 第22-23页 |
2.1.2 试验参数选择 | 第23-24页 |
2.1.3 响应面函数的一般形式 | 第24页 |
2.1.4 响应面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24页 |
2.2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 第24-28页 |
2.2.1“激活”与“钝化”功能的应用 | 第25-26页 |
2.2.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应用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骨架悬拼扣索索力及线形设计计算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模型仿真分析理论 | 第29-33页 |
3.2.1 建模方法与思路 | 第29-30页 |
3.2.2 模型简化采用的假定 | 第30-31页 |
3.2.3 主要材料及其参数 | 第31页 |
3.2.4 边界条件和主要的施工工况 | 第31页 |
3.2.5 吊装阶段有限元模拟 | 第31-33页 |
3.3 基于改进的索力计算 | 第33-35页 |
3.3.1 改进的索力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3.2 斜拉扣索索力计算 | 第34-35页 |
3.4 拱肋施工线形设计 | 第35-39页 |
3.4.1 拱肋设计线形计算 | 第35-36页 |
3.4.2 拱肋安装线形计算 | 第36-38页 |
3.4.3 安装预抬高值计算 | 第38-39页 |
3.5 拱肋安装线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3.5.1 温度对线形影响 | 第39-41页 |
3.5.2 拱肋安装高程修正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骨架悬拼扣索索力优化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基于响应面法扣索索力优化 | 第43-44页 |
4.2.1 基于响应面法扣索索力优化计算流程 | 第43页 |
4.2.2 试验参数选择 | 第43-44页 |
4.3 响应面优化参数分析 | 第44-46页 |
4.3.1 BOX-Behnken试验设计组 | 第44-45页 |
4.3.2 各参数试验组合响应值 | 第45-46页 |
4.4 试验参数显著性分析及模型拟合回归精度检验 | 第46-56页 |
4.4.1 试验参数显著性分析 | 第46-49页 |
4.4.2 响应面模型拟合回归 | 第49-53页 |
4.4.3 响应面模型精度检验 | 第53-56页 |
4.5 基于响应面法的扣索索力求解 | 第56-57页 |
4.5.1 确定扣索索力 | 第56-57页 |
4.5.2 模型验证 | 第57页 |
4.6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外包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序优化设计 | 第59-87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外包混凝土浇筑有限元模拟 | 第60-61页 |
5.2.1 等效板厚计算 | 第60页 |
5.2.2 外包混凝土施工阶段模型 | 第60-61页 |
5.3 多点均衡加载法 | 第61-65页 |
5.3.1 加载方案 | 第61-62页 |
5.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4 联合法施工优化 | 第65-70页 |
5.4.1 斜拉扣索设置 | 第66-67页 |
5.4.2 施工过程索力设计 | 第67-68页 |
5.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5 外包混凝土施工工序优化 | 第70-85页 |
5.5.1 外包混凝土分工作面优化 | 第70-79页 |
5.5.2 外包混凝土分段优化 | 第79-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8页 |
6.1 结论 | 第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