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英文缩写说明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代谢通路的组合优化 | 第12-15页 |
1.1.1 组合优化工程概述 | 第12页 |
1.1.2 单元件调节及其不足 | 第12-13页 |
1.1.3 代谢通路整体优化方法 | 第13-15页 |
1.2 DNA组装技术进展 | 第15-18页 |
1.2.1 通过PCR延伸实现组装技术 | 第15-16页 |
1.2.2 同源重组依赖的DNA片段体内组装 | 第16页 |
1.2.3 CHEW-BACK DNA体外组装技术 | 第16-18页 |
1.3 MEP途径及其优化 | 第18-20页 |
1.3.1 MEP途径与MVA途径 | 第18-19页 |
1.3.2 MEP途径的调控优化 | 第19-20页 |
1.4 下游产物 Β-胡萝卜素 | 第20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20-22页 |
2 GA组装方法构建 | 第22-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22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1.3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24-25页 |
2.2.2 待组装基因的获得 | 第25-26页 |
2.2.3 DNA片段回收与纯化 | 第26页 |
2.2.4 大肠杆菌大量质粒提取 | 第26-27页 |
2.2.5 质粒酶切 | 第27页 |
2.2.6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7页 |
2.2.7 DNA乙醇沉淀纯化 | 第27-28页 |
2.2.8 GA组装 | 第28页 |
2.2.9 热击法大肠杆菌质粒转化 | 第28页 |
2.2.10 阳性转化子的验证方法 | 第28-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大肠杆菌K12 MG1655基因组电泳 | 第29页 |
2.3.2 待组装基因片段获得与检测 | 第29-30页 |
2.3.3 GA重叠序列长度验证 | 第30-32页 |
2.3.4 GA组装4个DNA片段与参数优化 | 第32-35页 |
2.3.5 GA组装6个片段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起始功能元件的构建与强度检测 | 第39-45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39页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2.1 BCD起始元件的设计与合成 | 第39-40页 |
3.2.2 待组装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40页 |
3.2.3 构建PAM-MCH质粒 | 第40-41页 |
3.2.4 荧光强度的测量 | 第4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3.1 BCD起始功能元件的获得 | 第41-42页 |
3.3.2 质粒PAM-MCH构建与转化 | 第42-43页 |
3.3.3 起始功能元件强度测量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限速酶组合优化提高 Β-胡萝卜素产量 | 第45-55页 |
4.1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4.1.1 菌株与质粒 | 第45页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绘制 | 第45页 |
4.2.2 构建PAM-OPT2质粒 | 第45-46页 |
4.2.3 转化子发酵条件 | 第46页 |
4.2.4 Β-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检测 | 第46页 |
4.2.5 组合文库筛选 | 第46-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4.3.1 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 | 第47页 |
4.3.2 质粒PAM-OPT2构建 | 第47-48页 |
4.3.3 双质粒转化 | 第48-49页 |
4.3.4 组合文库初筛 | 第49-51页 |
4.3.5 优化菌株复筛 | 第51-52页 |
4.3.6 菌株酶切测序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申请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