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我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页
一、民事法律援助制度概述第12-18页
    (一) 法律援助的界定第12-14页
        1. 法律援助的概念第12-13页
        2. 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及特点第13-14页
    (二) 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1. 国际人权保障的根本需要第15页
        2. 宪法人人平等原则赋予的权利第15-16页
        3. 民事诉讼程序正义实现的基本要求第16-17页
    (三) 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第17-18页
二、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运行第18-26页
    (一) 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第19-20页
        1. 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第19-20页
        2. 社会律师第20页
        3. 其他社会组织第20页
    (二) 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第20-22页
        1. 案件范围第20-21页
        2. 经济条件第21-22页
    (三) 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第22-24页
        1. 申请第22-23页
        2. 审查第23页
        3. 实施第23-24页
        4. 结案第24页
    (四) 民事法律援助的资金第24-25页
        1. 政府出资第24-25页
        2. 社会捐赠第25页
        3. 行业奉献第25页
    (五) 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质量管理监督第25-26页
三、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存问题分析第26-32页
    (一) 民事法律援助立法缺位第26-27页
    (二) 民事法律援助具体制度不完善第27-32页
        1. 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复杂混乱第27页
        2. 民事援助范围较窄第27-28页
        3. 部分民事援助程序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第28-29页
        4. 经费保障渠道单一第29-30页
        5. 援助案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第30页
        6. 民事法律援助效率问题第30-31页
        7. 民事法律援助欠缺与法院及检察院的沟通协作机制第31-32页
四、域外民事法律援助制度概况第32-37页
    (一) 民事法律援助立法第32-33页
    (二) 民事法律援助主体第33-34页
    (三) 民事法律援助范围第34-35页
    (四) 民事法律援助资金第35-36页
    (五) 民事法律援助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第36-37页
五、完善我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第37-48页
    (一) 完善民事援助的相关立法第37-39页
        1. 提高立法层级第37-38页
        2. 与民事诉讼法相衔接第38页
        3. 建立基层相关配套的法律援助法规体系第38-39页
    (二) 规范并拓展多样性的民事援助主体第39-41页
        1. 统一机构设置第39页
        2. 建设专业化的援助团队第39页
        3. 推行公职律师援助制度第39-40页
        4. 发展法律诊所教育第40-41页
        5. 吸纳多方主体参与第41页
    (三) 扩大民事援助范围及申请渠道第41-42页
        1. 扩大民事法律援助范围第41-42页
        2. 拓宽申请渠道第42页
    (四) 拓展经费保障渠道第42-45页
        1. 增加财政拨款第42-43页
        2. 呼吁社会进行广泛捐助第43页
        3. 鼓励行业奉献第43-44页
        4. 建立法律援助费用分担制度第44页
        5. 探索诉讼保险制度与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结合第44-45页
    (五) 建立案件质量监督机制第45-46页
        1. 明确案件质量标准第45页
        2. 实现全方位有效监督第45-46页
    (六) 建立民事法律援助与法院及检察院协调机制第46-47页
        1. 建立与法院司法救助的协调机制第46-47页
        2. 建立民事援助与民事检察的协调机制第47页
    (七) 治理现代化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研究生履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交易平台在网络售假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排污许可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