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内涵 | 第11-12页 |
1.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 | 第12-13页 |
1.2.3 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13页 |
1.2.4 风险防控的政策选择 | 第13-14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2 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特征与风险分析 | 第17-24页 |
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特征 | 第17-21页 |
2.1.1 债务规模较大 | 第17-18页 |
2.1.2 融资平台公司为主要举债主体 | 第18-19页 |
2.1.3 基础设施建设为举债资金主要投向 | 第19-20页 |
2.1.4 还债压力大 | 第20-21页 |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预警 | 第21-22页 |
2.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识别 | 第21页 |
2.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目标与方法 | 第21-22页 |
2.3 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 | 第22-24页 |
2.3.1 举债范围及规模 | 第22-23页 |
2.3.2 债务管理方式 | 第23页 |
2.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 | 第23-24页 |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33页 |
3.1 现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 | 第24-31页 |
3.1.1 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3.1.2 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3.1.3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鉴 | 第29-31页 |
3.2 现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问题 | 第31-33页 |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9页 |
4.1 预警体系设计思路及指标的选取 | 第33-41页 |
4.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思路 | 第33-34页 |
4.1.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4页 |
4.1.3 风险预警指标的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4.1.4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38-41页 |
4.2 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的步骤 | 第41-43页 |
4.3 层次分析法构建具体指标体系模型 | 第43-46页 |
4.4 对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定量分析 | 第46-49页 |
5 预警指标体系下防控债务风险的建议 | 第49-54页 |
5.1 降低政府债务率,控制债务规模 | 第49-50页 |
5.2 建立政府偿债机制,提升政府偿债能力 | 第50-51页 |
5.3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平衡财政收支 | 第51-52页 |
5.4 管控债务风险,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