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圆磨削论文

高速精密外圆磨削热及其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附表索引第14-15页
插图索引第15-18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8-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2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9-20页
    1.2 高速外圆磨削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1 高速磨削技术的发展第20-22页
        1.2.2 磨削热的生成与分配比第22-24页
        1.2.3 磨削弧区工件温度的监测第24-25页
        1.2.4 磨削热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第25-26页
        1.2.5 磨削热的控制第26-27页
        1.2.6 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解析第27页
    1.3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第27-28页
    1.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2章 高速外圆磨削的单颗磨粒仿真研究第29-42页
    2.1 单颗磨粒磨削过程的仿真模型研究第29-34页
        2.1.1 外圆磨削的几何及运动模型第29-32页
        2.1.2 单颗磨粒的仿真物性参数等第32-33页
        2.1.3 磨削过程相关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特点第33-34页
    2.2 外圆磨削弧区的温度分布及热效应分析第34-38页
        2.2.1 工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及其最高温度第35-36页
        2.2.2 磨屑的最高温度及平均温度第36页
        2.2.3 高速外圆磨削的热效应分析第36-38页
    2.3 磨削弧区接触弧长与断屑次数第38-41页
        2.3.1 成屑过程的描述第38-39页
        2.3.2 实际磨削弧长的获取及其特点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高速外圆磨削温度的监测方法与装置研发第42-63页
    3.1 外圆磨削弧区温度的测试方法第42-44页
        3.1.1 磨削弧区温度测试的意义第42页
        3.1.2 外圆磨削弧区温度的测试瓶颈第42-43页
        3.1.3 磨削弧区多点温度同时测试的方法第43-44页
    3.2 高速外圆磨削工件表面温度的传感器装置研发第44-50页
        3.2.1 温度测试传感器的设计第44-45页
        3.2.2 温度测试装置的设计第45-46页
        3.2.3 温度测试信号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50页
    3.3 高速外圆磨削工件表面温度的测试与信号处理第50-62页
        3.3.1 温度测试实验概况第50-51页
        3.3.2 单点温度测试的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3.3.3 基于热冲击峰的实际磨削弧长评测方法第54-59页
        3.3.4 多点温度测试的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高速外圆磨削弧区的热源分布规律及热分配比研究第63-87页
    4.1 高速外圆磨削热源模型的研究第63-70页
        4.1.1 基于工件表面温度的热源模型反求方法第63-64页
        4.1.2 高速外圆磨削的工件表面测温实验及其反求的热源模型第64-66页
        4.1.3 基于瑞利分布的外圆磨削热源模型第66-70页
    4.2 基于瑞利分布热源模型的磨削弧区温度解析第70-76页
        4.2.1 热特性参数对弧区温度的影响第71-74页
        4.2.2 工件速度与弧长对弧区温度的影响第74-75页
        4.2.3 磨削弧区的温度梯度分布第75-76页
    4.3 高速外圆磨削的热量分配第76-86页
        4.3.1 总能量与热分配比第76-79页
        4.3.2 外圆磨削弧区热分配比的计算模型第79-82页
        4.3.3 热分配比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2-84页
        4.3.4 基于磨削力的磨削温度预测方法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高速磨削对工件表面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第87-112页
    5.1 对塑性难加工材料的作用机制第87-94页
        5.1.1 塑性难加工材料的高速磨削特性第87-88页
        5.1.2 磨削高温与工件表面烧伤第88-92页
        5.1.3 高速对磨削工件表面Ra的作用第92-94页
    5.2 对脆性难加工材料脆塑转变的作用机制第94-102页
        5.2.1 磨削热对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第94-97页
        5.2.2 脆性材料高速磨削的比磨削能第97-100页
        5.2.3 脆性材料磨削的脆塑转变第100-102页
    5.3 对工件残余应力的作用第102-111页
        5.3.1 磨削热作用下残余拉应力的生成第103-104页
        5.3.2 磨削温度梯度引发残余拉应力的仿真分析第104-109页
        5.3.3 磨削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作用第109-111页
    5.4 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基于工件表面质量目标的磨削热控制方法研究第112-131页
    6.1 工件表面温度的控制目标第112-113页
    6.2 基于工件表面温控目标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第113-120页
        6.2.1 工艺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的作用第113-118页
        6.2.2 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第118-119页
        6.2.3 优化策略下的温度预测及效果分析第119-120页
    6.3 磨削液及冷却条件优化控制方法第120-130页
        6.3.1 高速磨削中的气流屏障第120-125页
        6.3.2 高速磨床冷却装置的优化与改进效果分析第125-127页
        6.3.3 湿磨条件下的工件表面温度与热流分布第127-130页
    6.4 小结第130-13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5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31-133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3页
    7.3 研究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经济区区域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政府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