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稀缺煤种难选煤泥的分选过程强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6页 |
1.1 我国优质稀缺煤资源现状 | 第14-16页 |
1.2 煤泥分选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2.1 物理方法 | 第17-21页 |
1.2.2 化学方法 | 第21-22页 |
1.2.3 物理—化学联合法 | 第22-25页 |
1.2.4 其他方法 | 第25-26页 |
1.3 煤泥分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 第26-40页 |
1.3.1 提高捕收剂作用活性 | 第26-29页 |
1.3.2 添加调整剂 | 第29-31页 |
1.3.3 选煤用浮选机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1.3.4 选煤用浮选柱发展趋势 | 第33-36页 |
1.3.5 增加颗粒行为尺寸 | 第36页 |
1.3.6 增加气泡表面积通量 | 第36-37页 |
1.3.7 分级或脱泥浮选 | 第37页 |
1.3.8 一次精选和分支浮选 | 第37-38页 |
1.3.9 强制调浆技术 | 第38-39页 |
1.3.10 多重力场分选 | 第39页 |
1.3.11 浮选过程模拟 | 第39-40页 |
1.4 存在问题及课题的提出 | 第40-44页 |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44-45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45-46页 |
第2章 样品来源及性质研究 | 第46-66页 |
2.1 开滦难选煤资源状况 | 第46-49页 |
2.2 试验样品制备以及试验试剂和仪器 | 第49-51页 |
2.3 试样的可选性分析 | 第51-55页 |
2.3.1 浮选速度试验法 | 第51-53页 |
2.3.2 分步释放法 | 第53-55页 |
2.4 原料特性与可选性行为研究 | 第55-64页 |
2.4.1 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 第55-56页 |
2.4.2 矿物组成分析 | 第56页 |
2.4.3 煤岩组成以及矿物质分布特性研究 | 第56-59页 |
2.4.4 密度组成 | 第59-60页 |
2.4.5 粒度组成及其对可选性的影响 | 第60-6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3章 难选煤泥浮选强化药剂作用的研究 | 第66-88页 |
3.1 难选煤泥表面性质的研究 | 第66-71页 |
3.1.1 煤的分子结构 | 第66-67页 |
3.1.2 难选煤泥的颗粒形态 | 第67-71页 |
3.2 难选煤多组分捕收剂强化捕收作用 | 第71-73页 |
3.3 多组分捕收剂分选难选煤泥试验 | 第73-82页 |
3.3.1 多组分捕收剂分选试验 | 第73-74页 |
3.3.2 药剂在煤粒表面吸附量测定 | 第74-77页 |
3.3.3 药剂在煤粒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77-82页 |
3.4 强制调浆的试验研究 | 第82-87页 |
3.4.1 高速剪切调浆强化药剂作用 | 第82-84页 |
3.4.2 分散剂对细颗粒分散效果的影响 | 第84-8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4章 难选煤泥细磨强化解离分选的研究 | 第88-122页 |
4.1 难选煤的中煤连生体评定与分析 | 第88-92页 |
4.2 煤泥细磨关键问题 | 第92-93页 |
4.3 研磨方式对磨煤产品的影响分析 | 第93-96页 |
4.3.1 磨煤方式对比 | 第93-95页 |
4.3.2 解离度评价方法 | 第95页 |
4.3.3 磨煤过程对解离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4.4 不同磨煤入料性质分析以及解离行为分析 | 第96-120页 |
4.4.1 煤泥直接入磨—浮选试验研究 | 第96-105页 |
4.4.2 分级细磨—浮选试验研究 | 第105-110页 |
4.4.3 粗选精煤细磨—浮选试验研究 | 第110-114页 |
4.4.4 中煤细磨—浮选试验研究 | 第114-119页 |
4.4.5 不同入料细磨试验分析 | 第119-12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5章 难选煤泥两段柱式浮选的过程强化 | 第122-144页 |
5.1 难选煤泥分选的过程特征 | 第122-123页 |
5.2 两段柱式浮选过程的提出 | 第123-127页 |
5.2.1 单段浮选柱分选方式 | 第123-124页 |
5.2.2 两段柱式浮选过程的设想 | 第124-125页 |
5.2.3 两段式浮选系统的设计 | 第125页 |
5.2.4 柱体结构 | 第125-127页 |
5.3 两段柱式浮选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127-135页 |
5.3.1 两段柱式浮选的浮选速率常数 | 第128-132页 |
5.3.2 柱浮选区颗粒停留时间 | 第132-134页 |
5.3.3 两段柱体回收率 | 第134-135页 |
5.4 难选煤泥利用两段柱式浮选过程的试验研究 | 第135-143页 |
5.4.1 试验设备联系图 | 第135-136页 |
5.4.2 处理量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5.4.3 捕收剂用量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5.4.4 起泡剂用量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5.4.5 一段循环压力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5.4.6 二段循环压力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 第141页 |
5.4.7 两段柱式浮选的合理性分析 | 第141-1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6章 难选煤泥的高效浮选试验研究 | 第144-150页 |
6.1 难选煤泥高效分选新工艺的形成 | 第144-145页 |
6.2 难选煤泥分选工艺试验研究 | 第145-149页 |
6.2.1 高效调浆系统试验 | 第145-146页 |
6.2.2 两段浮选系统试验研究 | 第146-147页 |
6.2.3 分级中煤细磨系统试验研究 | 第147-148页 |
6.2.4 难选煤泥分选新工艺试验研究 | 第148-14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50-153页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50-152页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1-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