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漏泄通信系统井下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漏泄通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 第11-13页 |
1.2.1 漏泄通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漏泄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主要贡献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2 漏泄通信技术原理及井下部分系统组成 | 第16-27页 |
2.1 漏泄通信系统基本运行原理 | 第16页 |
2.2 漏泄电缆技术 | 第16-21页 |
2.2.1 漏泄电缆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2 漏泄电缆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3 漏泄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指标 | 第18-19页 |
2.2.4 本系统中漏泄电缆的选型 | 第19-21页 |
2.3 漏泄通信系统井下部分的组成 | 第21-23页 |
2.4 系统功能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双向中继放大器的硬件设计 | 第27-47页 |
3.1 射频信号调制解调芯片选型 | 第29-35页 |
3.1.1 CC1101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3.1.2 CC1101的引脚功能 | 第30-31页 |
3.1.3 CC1101工作参数设置 | 第31-35页 |
3.2 射频信号接收解调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3.3 射频信号发射调制电路设计 | 第38-41页 |
3.4 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设计 | 第41-45页 |
3.5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双向中继放大器的软件设计 | 第47-56页 |
4.1 系统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 第47-48页 |
4.2 系统软件构架 | 第48-49页 |
4.3 初始化模块 | 第49-51页 |
4.4 接收与发射过程 | 第51-52页 |
4.5 数据传输过程控制 | 第52-55页 |
4.5.1 通信信道的选择及校准 | 第53-54页 |
4.5.2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 第54-55页 |
4.5.3 输出功率编程控制 | 第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系统软硬件调试与测试 | 第56-66页 |
5.1 系统硬件调试 | 第56-65页 |
5.1.1 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 | 第57-59页 |
5.1.2 PCB的设计与调试 | 第59-63页 |
5.1.3 整体硬件调试 | 第63-65页 |
5.2 系统软件调试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