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电火花加工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 分子动力学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分子动力学建模与软件开发 | 第21-41页 |
2.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21-27页 |
2.1.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1.2 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初始化 | 第22-23页 |
2.1.3 分子动力学的势函数与截断半径 | 第23-24页 |
2.1.4 分子动力学的积分算法与时间步长 | 第24-26页 |
2.1.5 分子动力学中的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2.1.6 分子动力学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27页 |
2.2 电火花加工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 第27-36页 |
2.2.1 自变量与因变量 | 第27-28页 |
2.2.2 模型的初始化 | 第28-30页 |
2.2.3 势函数的计算 | 第30-32页 |
2.2.4 热源模型和能量的输入 | 第32-36页 |
2.3 分子动力学并行编程技术与软件开发 | 第36-40页 |
2.3.1 并行编程模型 | 第37页 |
2.3.2 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 | 第37-38页 |
2.3.3 基于 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编程 | 第38-39页 |
2.3.4 硬件条件与软件的运行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微细电火花加工单脉冲放电凹坑形成过程 | 第41-52页 |
3.1 放电凹坑形成过程 | 第41-43页 |
3.2 温度场分布和熔融区 | 第43-46页 |
3.2.1 温度场分布和熔融区的形成过程 | 第43-44页 |
3.2.2 熔融原子数量统计 | 第44页 |
3.2.3 熔融区径向分布函数分析 | 第44-46页 |
3.3 电极材料晶体结构变化与蚀除规律分析 | 第46-50页 |
3.3.1 电极材料的中心对称参数判定 | 第46-47页 |
3.3.2 蚀除原子数统计 | 第47-48页 |
3.3.3 蚀除材料的速度矢量分布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热应力及其对蚀除的作用机制 | 第52-63页 |
4.1 热影响区 | 第52页 |
4.2 维里应力的计算 | 第52-53页 |
4.3 熔融区内的静水压分布研究 | 第53-57页 |
4.3.1 静水压力计算 | 第53-54页 |
4.3.2 熔融区内静水压分布 | 第54-56页 |
4.3.3 熔融原子的速度矢量分布 | 第56-57页 |
4.4 热应力和残余应力 | 第57-62页 |
4.4.1 应力分量的坐标转换 | 第57-58页 |
4.4.2 电极内的应力分布 | 第58-60页 |
4.4.3 电极内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