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仓山学区文化人类学考察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概念设定 | 第9-10页 |
1、学区的定义 | 第9页 |
2、文化的定义 | 第9-10页 |
3、学区文化的定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五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研究理论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仓山学区中的教会学校 | 第16-30页 |
第一节 仓山学区中教会学校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22页 |
1、教会学校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6-18页 |
2、仓山学区教会学校的开端 | 第18-22页 |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文化表现 | 第22-28页 |
1、重视英语教学 | 第22-24页 |
2、创办女子学校促进妇女解放 | 第24-26页 |
3、浓厚的宗教色彩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仓山学区中的建筑及文化表现 | 第30-42页 |
第一节 教会学校建筑 | 第30-34页 |
1、福建师范大学校部(原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校址) | 第30-31页 |
2、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思万楼 | 第31-32页 |
3、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陶淑女子学校) | 第32-33页 |
4、鹤龄楼、美志楼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马厂街近代建筑 | 第34-37页 |
第三节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 第37-40页 |
第四节 仓山近现代建筑群的文化体现 | 第40-41页 |
1、推动仓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 第40页 |
2、具有建筑价值和人文价值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仓山学区中的其他文化因素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洋人将西方校园特色带入仓山 | 第42-49页 |
1、重视体育、音乐教育 | 第43-45页 |
2、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 第45页 |
3、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 第45-47页 |
4、有别于封建教育的西式课程设置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教堂是仓山颇具特色的宗教和人文景观 | 第49-53页 |
1、泛船浦天主堂 | 第49页 |
2、天安堂 | 第49-50页 |
3、施埔堂 | 第50-51页 |
4、圣约翰堂 | 第51页 |
5、马厂街基督教堂 | 第51-52页 |
6、中洲堂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54-56页 |
一、各界英才人才济济 | 第54页 |
二、西洋建筑艺术瑰宝 | 第54页 |
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7页 |